補肝細辛散

BU GAN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腎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5%
肺經 5%
膽經 1%
膀胱經 1%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肝細辛散 」

中藥方劑組成: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 柏子仁: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主治功效:

  • 肝臟虛寒:肝臟功能虛弱,陽氣不足,導致身體怕冷、手腳冰涼。
  • 胸膈氣滯:胸部和膈肌有氣體積聚,導致胸悶、呼吸不暢。
  • 四肢厥逆:四肢冰冷,手腳麻木,甚至出現痙攣。
  • 兩脅疼痛:兩側肋骨下疼痛,尤其是肋骨下緣。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肝細辛散 」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肝益氣、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肝臟虛寒、胸膈氣滯、四肢厥逆、兩脅疼痛等症狀。方中各味藥材配伍合理,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

方劑組成解釋


細辛辛溫,能溫經散寒,行氣止痛。附子辛熱,能溫腎助陽,散寒止痛。桃仁苦溫,能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當歸甘溫,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辛溫,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橘皮苦辛,能理氣燥濕,化痰止咳。木香辛散,能行氣止痛。茯苓甘淡,能健脾滲濕,利水消腫。柏子仁甘平,能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人參甘平,能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肝腎、散寒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噯氣心肌梗塞低血壓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吞咽障礙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補肝細辛散, 出處:《眼科菁華》卷下。 組成:青葙子、人參、茯苓、熟地黃、五味子、菟絲子、茺蔚子、車前子、澤瀉、細辛、防風。 主治:肝虛積熱,而成內障。

補肝細辛散,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細辛1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前胡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柏子仁半分,川芎3分,木香3分,白茯苓3分,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焙),桂心3分。 主治:肝臟虛寒,胸膈氣滯,四肢厥逆,兩脅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