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骨脂散

BU GU Z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17%
大腸經 16%
腎經 15%
心經 10%
肺經 8%
肝經 7%
心包經 3%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骨脂散」

補骨脂散是中醫傳統方劑之一,具有補益氣血、溫腎壯陽、健脾補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痠軟、四肢無力、畏寒怕冷、夜尿頻多、遺精滑精、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症狀。

以下是補骨脂散的主要成分和功效介紹:

  • 補骨脂:補益氣血、溫腎壯陽、強筋健骨。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鹿茸: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總結

補骨脂散是中醫傳統方劑之一,具有補益氣血、溫腎壯陽、健脾補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腰膝痠軟、四肢無力、畏寒怕冷、夜尿頻多、遺精滑精、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症狀。在服用補骨脂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 服用補骨脂散時,應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的食物。
  • 服用補骨脂散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補骨脂散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方劑組成解釋


補骨脂散由補骨脂、訶子、枳殼、肉蓯蓉、厚朴、生薑、鹿茸、肉荳蔻、龍骨、赤石脂、白朮、砂仁、當歸等中藥組成。其中,補骨脂、肉蓯蓉、鹿茸、肉荳蔻、龍骨、赤石脂等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訶子、枳殼、厚朴、生薑、白朮、砂仁、當歸等具有補益精血的功效。因此,補骨脂散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骨脂散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補骨脂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肺結核前列腺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腎絲球腎炎淋巴腺炎骨質疏鬆症頻尿身體消瘦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補骨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組成:補骨脂(炒)1兩,茴香子(舶上者,炒)3分。 主治:腎氣虛冷,小便無度。

補骨脂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破故紙1兩(炒),黑牽牛(碾取頭末)2兩。 主治:寒濕氣滯,腰痛,腳膝腫滿,行步艱難。

補骨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組成:補骨脂(炒)1兩,茴香子(炒)1兩,葫蘆巴(炒)1兩,檳榔(銼)半兩,青橘皮(去白,炒)3分,沉香(銼)半兩。 主治:膀胱久虛,便溲不禁,腹脅虛滿,少腹(疒丂)痛。

補骨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補骨脂(炒)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沒藥(研)半兩,乾薑(炮)1兩,陽起石(研)1兩,茴香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1兩。 主治:虛勞,心腹疼痛。

補骨脂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補骨脂1兩(微炒),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白芍藥3分,白茯苓3分,菌桂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川椒40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令汗出),黃耆1兩(銼)。 主治:虛勞小便數,水臟虛冷。

補骨脂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補骨脂2兩(微炒),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肉蓯蓉2兩(湯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鹿茸1兩(去毛,酒洗,塗酥炙微黃),肉豆蔻3分(去殼),龍骨1兩,赤石脂1兩,白朮1兩,縮砂2兩(去皮),當歸半兩。 主治:冷勞羸瘦,四肢無力,不思飲食,或時泄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