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黃耆丸

BU PI HUANG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五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腎經 19%
胃經 14%
大腸經 12%
心經 11%
肺經 11%
肝經 5%
三焦經 2%
膽經 0%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脾黃耆丸 」


白荳蔻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沉香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丁香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高良薑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訶子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厚朴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吳茱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益智仁

益智仁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脾黃耆丸 」組成:黃耆,石斛,五味子,肉桂,附子,肉蓯蓉,訶子,益智仁,白朮,當歸,人參,白荳蔻,丁香,沉香,高良薑,厚朴,吳茱萸,枳實。

具有:脾臟虛弱,肌肉消瘦,面色蠟黃,心腹脹滿,食物不能消化,飲食沒有味道,四肢無力,有時腹瀉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銼),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兩半(去粗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以酒浸,去瓤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益智子1兩(去皮),白朮1兩,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兩,沈香3分,高良薑3分(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上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耆、石斛、五味子、肉桂、附子、肉蓯蓉、訶子、益智仁、白朮、當歸、人參、白荳蔻、丁香、沉香、高良薑、厚朴、吳茱萸、枳實等十八味中藥組成。其中,黃耆、石斛、五味子、肉桂、附子、肉蓯蓉、訶子、益智仁、白朮、當歸、人參、白荳蔻、丁香、沉香、高良薑、厚朴、吳茱萸、枳實等均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消食的功效,因此本方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消食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消食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過盛,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相關疾病


腹瀉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黃耆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黃耆1兩(銼),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兩半(去粗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以酒浸,去瓤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益智子1兩(去皮),白朮1兩,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兩,沉香3分,高良薑3分(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枳實3分(麸炒微黃)。 主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黃萎,心腹脹滿,水谷不化,飲食無味,四肢少力,或時自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