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氣枳殼丸

DAO QI ZHI K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宣明論》卷七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8%
心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導氣枳殼丸,是一首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枳殼、木通、青皮、陳皮、桑白皮、胡蘿蔔子、牽牛子、黑牽牛、莪朮、茴香、三稜,具有導氣、止痛的功效。

枳殼性寒,味苦,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

木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舒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胡蘿蔔子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具有利氣止痛、化痰消積、健脾消食、補肝明目、溫腎壯陽等功效。

牽牛子,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其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功效。

導氣枳殼丸組成各藥合用,具有導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氣結不散,心胸痞痛,氣逆上攻等症。

傳統服藥法


枳殼(去瓤,麩炒)、木通(銼,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桑白皮(銼,炒)、蘿蔔子(微炒)、白牽牛(炒)、黑牽牛(炒)、莪朮(煨)、茴香(炒)、荊三稜(煨)各等分。
分氣逐風。
上為末,生薑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煎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枳殼、木通、青皮、陳皮、桑白皮等為君藥,具有行氣導滯,消痞散結的功效。其中枳殼苦寒,能行氣破結,消除痞滿;木通苦寒,能通利三焦,行氣導滯;青皮苦辛,能行氣破結,消除痞滿;陳皮苦辛,能行氣寬胸,燥濕化痰;桑白皮苦寒,能清熱利濕,行氣消痞。諸藥合用,共奏行氣導滯,消痞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導滯,消痞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導氣枳殼丸, 出處:《宣明論》卷七。 組成:枳殼(去瓤,麸炒)、木通(銼,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桑白皮(銼,炒)、蘿蔔子(微炒)、白牽牛(炒)、黑牽牛(炒)、莪朮(煨)、茴香(炒)、荊三棱(煨)各等分。 主治:分氣逐風。主治:氣結不散,心胸痞痛,氣逆上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