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湯

PI PA YE TANG 48400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3%
胃經 21%
心經 9%
肝經 9%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枇杷葉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枇杷葉、厚朴、生薑、前胡、白朮、人參、茯神、橘皮、半夏等,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其中,枇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的功效;厚朴具有溫中降氣、燥濕健脾的功效;生薑具有散寒發汗、解表止咳的功效;前胡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功效;人參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的功效;茯神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氣除濕的功效。

枇杷葉湯的組成中,枇杷葉是主要成分,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苦、辛,具有溫中降氣、燥濕健脾的功效。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發汗、解表止咳的功效。前胡性微溫,味苦、辛,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白朮性溫,味苦、辛,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功效。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的功效。茯神性平,味甘淡,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橘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性溫,味辛,具有化痰止嘔、降氣除濕的功效。

枇杷葉湯的用法用量,一般為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 10-15 天。枇杷葉湯的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慎服;脾胃虛寒者慎服;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枇杷葉湯的中藥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枇杷葉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厚朴具有溫中降氣、燥濕健脾的功效;生薑具有散寒發汗、解表止咳的功效;前胡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功效;人參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健脾的功效;茯神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降氣除濕的功效。枇杷葉湯的組成中,枇杷葉是主要成分,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枇杷葉湯的中藥組成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健脾益氣的功效。枇杷葉湯的用法用量,一般為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 10-15 天。枇杷葉湯的禁忌,孕婦、哺乳期婦女慎服;脾胃虛寒者慎服;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味苦、甘,性平,入肺、胃經,有止咳化痰、和胃降逆之功。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胃經,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之功。生薑味辛、性溫,入肺、胃經,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之功。前胡味辛、苦,性溫,入肺、胃經,有宣肺降逆、化痰止嘔之功。白朮味苦、甘,性微溫,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之功。人參味甘、微苦,性平,入肺、脾、心經,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之功。茯神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之功。橘皮味辛、苦、甘,性溫,入肺、脾經,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嘔之功。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肺、胃經,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枇杷葉(拭去毛,微炒)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白朮半兩,人參半兩,茯神(去木)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炒)半兩。 主治:止逆進食。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