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茯苓湯

FU ZI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0%
心經 10%
腎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附子茯苓湯 」,主治功效是:肝臟受到寒氣侵襲,脅肋部位感到脹滿,疼痛蔓延到少腹。

以下將介紹本方劑中各成分的功效:

  • 生薑: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檳榔:破滯、散邪、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 附子茯苓湯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適用於肝臟受到寒氣侵襲,脅肋部位感到脹滿,疼痛蔓延到少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裂,去皮臍)7枚,赤茯苓(去黑皮)3兩,檳榔24枚,母薑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桂(去粗皮)3兩,桔梗(炒)4兩,白朮4兩,吳茱萸(湯浸,焙乾)1兩。
上銼,如麻豆蔻大。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白朮、吳茱萸溫陽散寒,行氣止痛。赤茯苓、檳榔、生薑、橘皮、肉桂行氣止痛,並且可以緩和附子、白朮、吳茱萸的溫燥之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茯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7枚,赤茯苓(去黑皮)3兩,檳榔24枚,母薑5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桂(去粗皮)3兩,桔梗(炒)4兩,白朮4兩,吳茱萸(湯浸,焙乾)1兩。 主治:肝氣受寒,脅下職滿,痛引少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