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蟾散

QIAN CH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脾經 26%
肝經 26%
肺經 20%
腎經 1%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乾蟾散:治療牙齒走馬疳的中醫方劑

中藥方劑「乾蟾散」,主要成分是蟾蜍、地骨皮、沒藥、麝香,主治功效是牙齒走馬疳。牙齒走馬疳是一種口腔疾病,以牙齦腫脹、出血、疼痛為特徵。這種疾病通常是由口腔衛生不良引起的,但也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徵兆。

地骨皮:清熱涼血止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地骨皮亦可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治療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等多種熱性疾病。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沒藥中含有的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可以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沒藥偏於散血化瘀,而乳香偏於行氣、伸筋。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蟾蜍: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蟾蜍味甘、性微寒,有毒,入肺、脾二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及驅蟲殺蟲的功效。主治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以及驚風、癲癇、熱病、疔瘡、發背、瘰癧、水腫、泄瀉、痢疾、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破傷風等症狀。使用蟾蜍時,需要嚴格按照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總結

乾蟾散是一種中醫傳統方劑,由蟾蜍、地骨皮、沒藥、麝香四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牙齒走馬疳。該方劑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乾蟾1枚(燒灰),龍柏花1分,地骨皮1分,沒藥1分,麝香1錢。
上為細散。
每有口齒疳瘡蝕破者,先以消石少許摻之;相次以此藥半錢,敷於患處,日2-3度。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蟾蜍、地骨皮、沒藥、麝香為主藥,蟾蜍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地骨皮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沒藥有活血止痛、消腫之功,麝香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用宜慎。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乾蟾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組成:乾蟾(炙)1枚。 主治:口瘡。

乾蟾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乾蟾1枚(燒灰),龍柏花1分,地骨皮1分,沒藥1分,麝香1錢。 主治:牙齒走馬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