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和中丸

QING WEI HE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肝經 16%
大腸經 14%
脾經 12%
肺經 11%
心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4%
膀胱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胃和中丸 」


組成:

  • 大黃
  • 牽牛子
  • 黃連
  • 香附
  • 檳榔
  • 枳殼
  • 橘皮
  • 莪朮
  • 黃柏
  • 當歸
  • 黃芩
  • 木香
  • 石膏
  • 青皮

主治功效:

  • 胃脘不和:是指胃部不協調,出現脹滿、疼痛、嘔吐等症狀。
  • 停滯腹脹:是指食物或氣體在胃腸道內停留過久,導致腹部脹滿,大便祕結。
  • 腹膈痞悶:是指腹部和橫膈膜部位感到痞悶、不舒暢。
  • 大便祕結:是指大便乾燥、堅硬,排便困難。

中藥方劑介紹:

  1. 檳榔: 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2.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3.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4. 莪朮: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5. 黃柏: 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6. 黃連: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7. 黃芩: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8. 木香: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9. 牽牛子: 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0. 青皮: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1. 石膏: 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12. 香附: 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13.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4. 橘皮: 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清胃和中丸 」主要成分有檳榔、大黃、當歸、莪朮、黃柏、黃連、黃芩、木香、牽牛子、青皮、石膏、香附、枳殼、橘皮等,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咳平喘、利水滲濕、疏肝解鬱等功效,主治胃脘不和、停滯腹脹、腹膈痞悶、大便祕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黃8兩,黑醜(炒)8兩,黃連8兩,香附(炙)4兩,檳榔4兩,枳殼(炒)4兩,橘皮4兩,莪朮(炙)4兩,黃柏4兩,當歸4兩,黃芩4兩,木香2兩,生石膏16兩,青皮(炒)4兩。
和胃消食,順氣寬中。
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
孕婦忌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大黃、牽牛子、黃連為君藥,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香附、檳榔、枳殼、橘皮、莪朮、黃柏為臣藥,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當歸、黃芩為佐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木香、石膏為使藥,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青皮為輔藥,具有行氣解表的作用。本方具有清熱通便、行氣消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脘不和、停滯腹脹、腹膈痞悶、大便秘結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大腸激擾綜合症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胃和中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大黃8兩,黑醜(炒)8兩,黃連8兩,香附(炙)4兩,檳榔4兩,枳殼(炒)4兩,橘皮4兩,莪朮(炙)4兩,黃柏4兩,當歸4兩,黃芩4兩,木香2兩,生石膏16兩,青皮(炒)4兩。 主治:和胃消食,順氣寬中。主治:胃脘不和,停滯腹脹,腹膈痞悶,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