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涎丸

HUAI X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20%
肺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2%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壞涎丸

壞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由硇砂、寒水石、密陀僧、冰片、水銀、半夏、生薑等中藥材組成。

組成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之功,適用於治療熱病神昏、暑熱卒厥、小兒驚風等症狀。
  •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 **密陀僧:**具有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外用等功效。
  • **硇砂:**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收斂止血、止痛消腫等功效。
  • **水銀:**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斂瘡生肌等功效。

主治

  • 痰液、涎液堆積聚集,導致頭部沉重、煩躁不安,沒有食慾。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禁用。
  • 有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疾病者慎用。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壞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殺蟲、收斂止血、止痛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痰液、涎液堆積聚集,導致頭部沉重、煩躁不安,沒有食慾等症狀。服用本品應遵醫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傳統服藥法


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麩炒微黃),金箔50片,朱砂1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6半兩(微炒)。
上藥以半夏及皂莢子仁搗羅為末,與諸藥同研令勻,用爛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硇砂:性味辛、溫,歸肺、胃經。有清熱化痰、燥濕止咳的作用。
  • 寒水石:性味寒,歸肺、胃經。有清熱化痰、燥濕止咳的作用。
  • 密陀僧:性味辛、苦、溫,歸肺、胃經。有清熱化痰、燥濕止咳的作用。
  • 冰片:性味辛、涼,歸肺、肝經。有清熱化痰、開竅醒神的作用。
  • 水銀:性味辛、寒,歸肺、胃經。有清熱化痰、燥濕止咳的作用。
  • 半夏:性味辛、苦、溫,歸肺、胃經。有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的作用。
  •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胃經。有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含有硇砂、寒水石、密陀僧、冰片、水銀等有毒中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小兒驚巒神經性厭食症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腹瀉多痰心情煩燥頭重心胸煩熱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壞涎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雄黃1分(細研),朱砂1分(細研),水銀1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鉛霜1分,甘草半分(末)。 主治:小兒急驚風,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壞涎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七引鄭癒方。 組成:半夏2錢(研,以生薑自然汁搜作餅子,用慢火炙黃乾),粉霜半錢,鉛白霜半錢,巴豆霜半錢,雄黃半錢,蠍梢半錢。 主治:小兒咽喉涎鳴如鋸,兼傷寒身熱面赤。

壞涎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白礬(燒灰)半兩,天竺黃半兩,半夏1兩(湯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黃),金箔50片,朱砂1兩(細研,以水飛過),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主治:脾臟風壅,咽喉內涎唾如膠,心胸妨悶,語聲不利。

壞涎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硇砂2分,寒水石半兩(猛火燒透紅,好酒內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澱粉1大分,龍腦1分,水銀1大分(將定粉放盞內,與水銀同研,漸漸滴,令似乳),半夏半兩(熱酒燙1度,薑汁浸1宿)。 主治:痰涎壅盛,頭重心煩,飲食不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