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薊煎

XIAO CI J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肝經 25%
心經 16%
脾經 10%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刺薊煎」,由薄荷、荊芥、生地黃、側柏葉、赤芍、甘草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側柏葉,味苦,性溫,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

赤芍,味酸,性寒,入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荊芥,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小刺薊煎」方中,甘草具有補氣、止咳化痰的功效;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的功效;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止血、止咳化痰之效。

傳統服藥法


刺薊2兩,白薄荷2兩,荊芥1兩半,生地黃1兩半,柏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甘草1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食後茶清嚼下。

方劑組成解釋


薄荷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荊芥性味辛、微苦,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血的作用;生地黃性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滋陰補血的作用;側柏葉性味苦、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赤芍性味苦、辛,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作用;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小刺薊煎,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刺薊2兩,白薄荷2兩,荊芥1兩半,生地黃1兩半,柏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甘草1兩半。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