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炒枳殼丸

SI CHAO ZHI K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三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0%
胃經 20%
肺經 10%
大腸經 7%
心經 6%
腎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炒枳殼丸」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它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檳榔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莪朮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莪朮還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

香附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延胡索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延胡索可以活血行氣、鎮痛、麻醉,治療各種疼痛。亦可疏肝理氣,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其破血消癥的功效可改善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此外,延胡索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療各種疼痛證候。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巴豆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四炒枳殼丸」主要成分有:枳殼、白朮、茴香、香附、檳榔、延胡索、三棱、莪朮、巴豆,具有氣血凝滯,就像血液凝固一樣,導致腹內積聚了許多脹氣和積聚物,臨牀症狀包括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其組成藥材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活血化瘀、破血消癥、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等功效,在臨牀上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癥瘕積聚、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枳殼4兩(米泔浸,去瓤,分4處炒之:1份蒼朮1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蒼朮;1份蘿蔔子1兩水同煮乾,炒黃,去蘿蔔子;1份小茴香1兩水同煮乾,炒黃色,去茴香;1份乾漆1兩水同煮乾,炒黃色,去乾漆),香附2兩,檳榔1兩,玄胡索1兩(微炒),三稜2兩(同莪朮法制),莪朮1兩(稜、莪1味,用童便1鐘浸1宿,次日用完巴豆仁去殼30粒,同水煮乾,炒黃色,去豆不用)。
寬中快膈快氣,消導飲食。
上為細末,用蒼朮、茴香,蘿蔔子、乾漆煮汁,好醋1碗,同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清米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入肺、大腸經。有行氣破結、消積化滯之功。主治胸腹脹滿、氣滯不通、食積不化等症。本方以枳殼為君藥,配以白朮、茴香、香附等行氣消脹之品,共奏行氣破結、消積化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血之弊,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腹部腫大吞咽障礙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四炒枳殼丸,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枳殼4兩(米泔浸,去瓤,分4處炒之:1份蒼朮1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蒼朮;1份蘿蔔子1兩水同煮乾,炒黃,去蘿蔔子;1份小茴香1兩水同煮乾,炒黃色,去茴香;1份乾漆1兩水同煮乾,炒黃色,去乾漆),香附2兩,檳榔1兩,玄胡索1兩(微炒),三棱2兩(同莪朮法制),莪朮1兩(棱、莪1味,用童便1鍾浸1宿,次日用完巴豆仁去殼30粒,同水煮乾,炒黃色,去豆不用)。 主治:寬中快膈快氣,消導飲食。主治:氣血凝滯,腹內鼓脹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