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合四神加減方

SI JUN HE SI SHEN JIA JI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7%
胃經 15%
腎經 14%
心經 12%
心包經 7%
大腸經 5%
肝經 2%
三焦經 0%
膽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四君合四神加減方:治療脾腎虛寒的中醫方劑

中藥方劑「四君合四神加減方」,主要成分包括黨參、白朮、補骨脂、茯苓、肉荳蔻、吳茱萸、柴胡、五味子。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黨參性平,味甘,歸脾、胃經。黨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人參皁苷、黨參多糖、黨參揮發油等,具有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勞等作用。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白朮含有白朮素、白朮多糖、白朮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利尿、鎮靜等作用。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補骨脂性溫,味苦、辛,歸脾、腎經。補骨脂含有補骨脂素、補骨脂多糖、補骨脂揮發油等成分,具有補益氣血、溫腎壯陽、止瀉固精等作用。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茯苓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利尿、鎮靜等作用。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

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肉荳蔻含有肉荳蔻素、肉荳蔻多糖、肉荳蔻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痛、止瀉等作用。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性溫,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吳茱萸含有吳茱萸素、吳茱萸多糖、吳茱萸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痛、止瀉等作用。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柴胡含有柴胡皁苷、柴胡多糖、柴胡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痛、止咳等作用。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心經。五味子含有五味子素、五味子多糖、五味子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咳、止瀉等作用。

主治功效:現代病名: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痢疾

中醫古代文字:脾腎虛寒

解釋:脾腎虛寒是指中醫認為的脾臟和腎臟功能虛弱,導致寒邪入侵引起的疾病。這種情況下,脾臟和腎臟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痢疾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黨參1錢,於朮1錢(土炒),補骨脂1錢半(炒),茯苓1錢,肉蔻8分(煨,去油),吳萸4分(炒),醋柴胡2分,五味子6分(炙)。
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上為細末,合棗泥為丸,重1錢5分。
每服1丸,早、晚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加入補骨脂、肉荳蔻、吳茱萸、柴胡、五味子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藥物,以增強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體質虛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君合四神加減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黨參1錢,于朮1錢(土炒),補骨脂1錢半(炒),茯苓1錢,肉蔻8分(煨,去油),吳萸4分(炒),醋柴胡2分,五味子6分(炙)。 主治:溫補脾腎,澀腸止瀉。主治:脾腎虛寒所致的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