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內塞散

PAI NONG NEI S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肺經 16%
肝經 10%
腎經 9%
胃經 8%
大腸經 6%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0%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排膿內塞散:外治排膿方劑

排膿內塞散,是由桂枝、甘草、白芷、川芎、當歸、防風、茯苓、附子、厚朴、黃耆、桔梗、龍骨、人參、遠志、赤小豆等中藥材組成。這是一種外治方劑,具有排膿、生肌、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膿瘡、瘡瘍、腫毒等疾病。

排膿內塞散組成中藥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4.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7.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8.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9.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0.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1.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2.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13.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4.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15.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總結:

排膿內塞散是一種外治方劑,具有排膿、生肌、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膿瘡、瘡瘍、腫毒等疾病。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共同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茯苓1兩,白芷1兩,桔梗1兩,遠志1兩,甘草1兩,桂心2分,人參1兩,芎藭1兩,當歸1兩,附子2枚(炮),厚朴2兩,龍骨1兩,黃耆1兩,赤小豆5合(熬)。
上為末。
溫酒服方寸匕,日3夜1服。
內補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二)、內塞散(《三因》卷十四)、內補防風散(《外科精義》卷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桂枝、人參、川芎、當歸、附子、厚朴、龍骨、黃耆、赤小豆等組成。其中,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桂枝、人參、川芎、當歸、附子、厚朴、龍骨、黃耆均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止痛的功效;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排膿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塞散,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範汪方》。 組成:防風1兩,茯苓1兩,白芷1兩,桔梗1兩,遠志1兩,甘草1兩,桂心2分,人參1兩,芎藭1兩,當歸1兩,附子2枚(炮),厚朴2兩,龍骨1兩,黃耆1兩,赤小豆5合(熬)。 主治:癰瘡熱巳退,膿血不止,瘡中空虛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