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虱丸

HE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4%
大腸經 17%
肝經 9%
心經 7%
腎經 5%
小腸經 5%
肺經 3%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鶴蝨丸,中藥方劑,主治多年來一直患有蟲心痛,嘔吐清水,無法進食。

鶴蝨丸組成:鶴蝨、附子、檳榔、乾漆、白朮、甘草、橘皮、乾薑、吳茱萸、醋。

鶴蝨丸藥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乾漆: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胃,補血養肝,消食開胃。
  • 醋:促進血液凝固、抑制細菌生長、清肝火、解毒、活血化瘀、促進消化吸收、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殺菌消毒、收斂止血、中和和分解毒素。

鶴蝨丸總結:鶴蝨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藥效,可治療多年來一直患有蟲心痛,嘔吐清水,無法進食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鶴虱辛溫,入心、肝、脾經,有溫中散寒、消食化積之功。附子辛溫,入心、腎經,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檳榔苦寒,入肝、胃經,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之功。乾漆苦寒,入肝、脾經,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之功。白朮苦甘,入脾、胃經,有健脾燥濕、消食化積之功。甘草甘平,入心、脾、肺、胃經,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之功。橘皮苦辛,入肺、脾經,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之功。乾薑辛熱,入肺、脾經,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之功。吳茱萸辛苦,入肝、脾經,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之功。醋酸味酸,入肝、脾、胃經,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散寒止痛、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寒熱並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包炎心肌炎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痲風 [漢生氏病]蛔蟲病風濕性心臟病嘔吐食慾不振牙齒痛噁心反胃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鶴虱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延年秘錄》。 組成:鶴虱3兩。 主治:蛔蟲。惡心吐水,心痛。

鶴虱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延年秘錄》。 組成:鶴虱6兩,吳茱萸5兩,橘皮4兩,桂心3兩,檳榔4兩。 主治:蛔蟲心痛。

鶴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組成:鶴虱(輕炒)1分,胡黃連1分,蘆薈(研)1分,丹砂(研)1分,青黛(研)3分。 主治:小兒一切疳病。

鶴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鶴虱(炒)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蕪荑(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乾薑(炮裂)1兩。 主治:久心痛,經年不止。

鶴虱丸, 出處:《醫統》卷九十三。 組成:鶴虱2兩(微炒,須自來者爲良),防風1兩,地榆半兩,麻黃(去節)半兩,雄黃(明者,另研)半兩,天麻半兩。 主治:一切大風惡疾,除鼻梁塌者不治,其餘久新見患,服之無不癒者。

鶴虱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三。 組成:鶴虱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狼牙1兩,檳榔1兩,乾漆(搗碎,炒令煙出)1兩,白朮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乾薑3分(炮裂,銼),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狼毒1兩半(銼碎,醋拌炒黃)。 主治:積年常患蟲心痛,吐水不能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