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膏

WU TO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12%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烏頭膏,顧名思義,烏頭是其中最為關鍵的成分。烏頭性溫,味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功效。烏頭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才能入藥,否則容易引發中毒。

葛根也是烏頭膏的重要組成部分。葛根性涼,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之功效。葛根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莽草則是烏頭膏中另外一種不可或缺的成分。莽草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莽草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崩漏、痢疾、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等症。

烏頭膏由烏頭、葛根、莽草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散風寒、清熱解毒、活絡止痛之功效。主治賊風:中風引起的頭痛、身體偏癱、口齒不靈活。身體不遂:身體動作困難。偏枯口僻:身體一側癱瘓,口齒不清。及傷寒,其身強直:傷寒引起的全身肌肉痙攣、強直。

烏頭膏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的傳統中藥方劑。烏頭膏的使用方法為:將烏頭膏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用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烏頭膏不宜久服,一般服用7-10天即可。

傳統服藥法


烏頭(去皮)5兩,野葛1斤,莽草1斤。上切,以好酒2鬥5升淹漬再宿,三日以豬膏5斤煎成膏;合藥作東向露灶,以葦火煎之,三上三下,膏藥成。有病者,向火摩三千過,汗出即愈;若觸寒霧露,鼻中塞,向火膏摩指頭,人鼻孔中,
勿令入口、眼。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膏由烏頭、葛根、莽草組成。烏頭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葛根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莽草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賊風、傷寒等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頭膏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半身不遂神經性厭食症癤和癰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背部膿瘡食慾不振口乾口渴顏面神經麻痺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膏, 出處:《千金冀》卷十六。 組成:烏頭(去皮)5兩,野葛1斤,莽草1斤。 主治:賊風,身體不遂,偏枯口僻;及傷寒,其身強直。

烏頭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烏頭20枚,巴豆30枚,藜蘆2兩,大黃3兩。 主治:二十種惡瘡,及風瘡、痔瘻、疣子、黑疵、瘡腫、鵲面、(黑乾)(黑曾)、痤癤。

烏頭膏,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烏頭半兩,雄黃半兩,雌黃半兩,川芎半兩,升麻半兩,杏仁2-7枚,胡粉1分,巴豆仁7枚(去皮),黃柏半兩,亂發如雞子大1枚,松脂如雞子大1枚,防己3分,黃連半兩。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口乾大渴,不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