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健脾丸
方劑名稱:健脾丸 更多圖表
拼音名稱:Jian Pi Wan
出處典籍: 證治準繩方
方劑配方組成:白朮(22g) 木香(22g) 黃連(22g) 乾薑(22g) 茯苓(30g) 人參(45g) 神麴(30g) 陳皮(30g) 砂仁(30g) 麥芽(30g) 山楂(30g) 山藥(30g) 肉荳蔻(30g)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脾虛食積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膩微黃,脈虛弱。
現代運用於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屬脾虛食滯者。
現代運用於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屬脾虛食滯者。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陳米湯下 (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證因脾虛胃弱,運化失常,食積停滯,郁而生熱所致。脾胃納運無力,故見食少難消,大便溏薄;氣血生化不足,則倦怠乏力、脈象虛弱;食積阻滯氣機,生濕化熱,故脘腹痞悶、苔膩微黃。治當健脾與消食並舉。本方重用白朮、茯苓為君,健脾祛濕以止瀉。山楂、神曲、麥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積;人參、山藥益氣補脾,以助苓、術健脾之力,是為臣藥。木香、砂仁、陳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氣開胃,醒脾化濕,既可解除脘腹痞悶,又使全方補而不滯;肉豆蔻溫澀,合山藥以澀腸止瀉;黃連清熱燥濕,且可清解食積所化之熱,皆為佐藥。甘草補中和藥,是為佐使之用。諸藥合用,脾健則瀉止,食消則胃和,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點:補氣健脾藥與消食行氣藥同用,為消補兼施之劑,補而不滯,消不傷正。因方中含四君子湯及山藥等益氣健脾之品居多,故補重於消,且食消脾自健,故方名「健脾」。
本方的配伍特點:補氣健脾藥與消食行氣藥同用,為消補兼施之劑,補而不滯,消不傷正。因方中含四君子湯及山藥等益氣健脾之品居多,故補重於消,且食消脾自健,故方名「健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胃病湯
相似度 83%
健脾粉
相似度 80%
補嬰丸
相似度 78%
固本健脾丸
相似度 76%
養脾肥兒丸
相似度 74%
香砂健脾丸
相似度 72%
定吐湯
相似度 72%
化滯調中湯
相似度 69%
化食養脾湯
相似度 69%
太和餅
相似度 69%
養脾丸
相似度 69%
四制白朮丸
相似度 69%
洪氏肥兒丸
相似度 66%
消疳保和丸
相似度 66%
至寶健脾丸
相似度 64%
參朮啓脾丸
相似度 64%
健脾肥兒丸
相似度 64%
小兒健脾丸
相似度 64%
十六味地黃丸
相似度 64%
胃苓丸
相似度 64%
小健脾丸
相似度 64%
人參啓脾湯
相似度 64%
養脾進食丸
相似度 64%
秘傳保和丸
相似度 64%
參朮健脾湯
相似度 64%
化滯和中湯
相似度 64%
白朮調中湯
相似度 64%
半夏神曲湯
相似度 64%
助胃丸
相似度 63%
調氣養胃和中湯
相似度 63%
定亂湯
相似度 63%
參苓膏
相似度 63%
補氣化暑丹
相似度 63%
加味理中丸
相似度 63%
家傳和中丸
相似度 62%
平肝順氣丸
相似度 62%
大補枳朮丸
相似度 61%
固神丸
相似度 61%
育氣湯
相似度 61%
參苓白朮丸
相似度 61%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