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風散

PAI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8%
膽經 8%
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排風散,主要成分:天麻、桔梗、防風、烏梢蛇、五味子、細辛、白芍、全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可以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可以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可以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

排風散主治眼睛周圍的粘膜以及眼球表面有角膜翳,風邪牽引導致眼睛斜視和歪斜,眼皮發癢發紅,時常會出現嘴巴和眼睛的肌肉同時抽動,具有散風、解表、化痰、息風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8分,玄參7分,防風8分,沙參5分,天雄8分,薯藥10分,丹參7分,苦參8分,秦膠7分,山茱萸5分。
上為末。
空腹以防風湯送下3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天麻、桔梗、防風、烏梢蛇、五味子、細辛、白芍、全蠍組成。天麻、桔梗、防風、烏梢蛇、五味子、細辛,均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全蠍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於風邪侵襲、氣血阻滯所致的兩瞼粘睛外障、風牽喎僻、瞼皮癢赤、時時口眼相牽而動等症。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動脈粥樣硬化疥癬容易流眼淚鼻塞角膜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痲風 [漢生氏病]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排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組成:白附子1兩,麻黃1兩(去根節),天麻1兩,骨碎補1兩(去毛),白僵蠶1兩,羌活(去蘆頭)1兩。 主治:中風癱瘓。

排風散,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天麻3兩,桔梗3兩,防風3兩,烏蛇2兩,五味子2兩,細辛2兩,芍藥2兩,乾蠍2兩。 主治:兩瞼粘睛外障。風牽喎僻,瞼皮癢赤,時時口眼相牽而動。

排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六。 組成:防風1兩(去叉),秦艽1兩(去苗土),山芋1兩,吳茱萸1兩(湯浸,焙炒),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羌活(去蘆頭)半兩。 主治:鼻塞不通,不聞香臭,或生息肉,生瘡。

排風散,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天麻3錢,當歸4錢,赤芍3錢,茵陳3錢,苦參3錢,銀花3錢,膽草3錢,大黃3錢,防風3錢,羌活3錢,白芷2錢,全蠍1錢半,甘草1錢,地膚子3錢。 主治:皮翻粘瞼症。兩眼赤癢,略疼流淚,眼皮上下反粘,亦無雲翳,隻覺昏蒙。

排風散, 出處:《遵生八箋》卷五。 組成:人參3錢,丹參5分,防風3錢,天雄3錢(炮),秦艽3錢,山茱萸3錢,沙參2錢,虎骨(酥炙)5錢,山藥5錢,天麻6錢,羌活3錢。 主治:皮膚瘡癬疥癩,氣滿咳嗽,涕唾稠粘;肺有病,不聞香臭,鼻生息肉,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