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剛子丸

JI GANG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42%
肝經 41%
心經 4%
肺經 4%
脾經 3%
腎經 2%
大腸經 2%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棘剛子丸」,主要成分為:麝香,蟾酥,牛黃,白附子,犀角,半夏, 主治功效是:小兒患了嚴重的疳病,臉色發黃,頭髮直立,經常發燒,吃進的食物不能轉化為肌肉。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牛黃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傳統代功效。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清熱解毒力強,能清心瀉火、化痰熄風,常用於咽喉腫痛、潰爛及癰疽療毒等。此外,牛黃還能鎮靜安神,對治療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麝香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犀角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犀角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骨節痠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犀角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功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特性。犀角性寒,味苦、澀,入心、肝二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之功效。另外,犀角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能清退溫熱,涼血止血。用於溫病熱入血分、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斑疹、吐血、衄血、下血等症。

白附子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可散寒化痰、祛風除濕,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白附子含有烏頭鹼等成分,具有鎮咳作用,可抑制咳嗽中樞,減少咳嗽次數;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化痰作用,可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痰多症狀。白附子有毒性,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服用量應嚴格按照醫囑,不可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蟾酥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癲癇、驚風、中風、水腫、腹水、肝硬化、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等症。蟾酥有毒,應嚴格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棘剛子(為末,如無以水銀代之),麝香(研),蟾酥(研),牛黃(研)1分,白附子末半兩,犀角末3分,半夏末3分,乾豬膽少許。
上並生用,同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丸,薄荷湯送下,乳汁亦

方劑組成解釋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作用。
  • 蟾酥具有化痰散結、止咳平喘的作用。
  •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
  • 白附子具有祛痰散結、止咳平喘的作用。
  • 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棘剛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棘剛子(爲末,如無以水銀代之)1分,麝香(研)1分,蟾酥(研)1分,牛黃(研)1分,白附子末半兩,犀角末3分,半夏末3分,乾豬膽少許。 主治:小兒無辜疳,面黃發直,時時壯熱,飲食不成肌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