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物柴胡湯

QI WU CHAI 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13%
胃經 13%
心經 6%
膀胱經 6%
心包經 6%
三焦經 6%
膽經 6%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七物柴胡湯

組成

  • 柴胡
  • 蒼朮
  • 荊芥
  • 甘草
  • 麻黃

整體功效

疏散風寒,解表散熱。

主治

病人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

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是指脈象浮、數、緊、緩,寸脈短小,關尺脈力強。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寒,無汗而喘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2. 《金匱要略》:「太陽病,發熱惡寒,脈浮緊,胸滿而喘,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頭痛,目眩,鼻塞,煩躁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3. 《溫病條辨》:「風寒表實證,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口渴,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可用七物柴胡湯治療。」

傳統服藥法


柴胡1兩,蒼朮1兩,荊芥穗1兩,甘草1兩,麻黃(去節)1兩。
三五服後汗未止,猶惡風者,加蔥白三寸;如三五服汗猶未止,加當歸1兩,同煎服。
上為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1塊如棗大(擘碎),大棗3個(擘破),同煎7分,去滓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辛散苦泄,能解表散熱,疏散風寒;蒼朮苦溫燥濕,能健脾燥濕,和中降逆;荊芥辛散,能疏散風熱;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麻黃辛溫發汗,能解表散寒。諸藥合用,共奏疏散風寒,解表散熱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寒表實證,症見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口渴,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若風寒表實證兼有風熱證者,可加石膏、知母等清熱解表藥;若風寒表實證兼有內熱證者,可加黃連、黃芩等清熱燥濕藥;若風寒表實證兼有氣虛證者,可加黃芪、黨參等補氣藥;若風寒表實證兼有陽虛證者,可加附子、乾薑等溫陽藥。

相同名稱方劑


七物柴胡湯, 出處:《傷寒微旨》卷上。 組成:柴胡1兩,蒼朮1兩,荊芥穗1兩,甘草1兩,麻黃(去節)1兩。 主治:病人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