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溫胃膏

乾薑:辛、熱,歸肺、脾、胃經。溫胃散寒,回陽通脈,止嘔。

烏頭:辛、熱,有毒,歸心、脾、腎經。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痛。

白朮:甘、苦、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瀉。

蒼朮:辛、苦、溫,歸脾、胃、肝經。燥溼健脾,化痰消積,止瀉。

黨參:甘、微苦,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生津養血。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經。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辛、苦、溫,歸肝、脾、腎經。散寒止痛,溫中止瀉,降逆止嘔。

黃耆:甘、微苦,歸脾、肺經。補氣升陽,健脾益氣,固表止汗。

麻黃:辛、苦、微溫,歸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桂枝:辛、甘,歸心、膀胱經。發汗解表,溫通經脈,活血化瘀。

細辛:辛、溫,歸肺、脾、腎經。溫中散寒,發表通竅,祛風止痛。

羌活:辛、溫,歸肺、脾、腎經。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

獨活:辛、溫,歸肺、肝、腎經。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

防風:辛、甘,歸膀胱、脾經。祛風散寒,清熱解表,止痛。

麥門冬:甘、微苦,歸肺、心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生津止渴。

藁本:辛、微苦,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祛風除溼,止瀉。

柴胡:苦、微辛,歸肝、膽經。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涼血解熱。

當歸:甘、辛、溫,歸心、肝、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香附:辛、微苦,溫,歸肝、脾經。理氣解鬱,調經止痛,消脹止瀉。

紫蘇葉:辛、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理氣寬中,止嘔。

杏仁:苦、微辛,溫,歸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止痛。

白芷:辛、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祛風止痛,通竅。

青皮:苦、辛,溫,歸肝、脾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嘔。

陳皮:辛、苦、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止嘔。

半夏:辛、苦,溫,歸肺、脾、胃經。燥溼化痰,降逆止嘔,除脹。

天南星:辛、苦、溫,有毒,歸脾、胃經。燥溼化痰,祛風止痛,止瀉。

厚朴:辛、苦,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嘔。

烏藥:辛、苦、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行氣止痛,消脹。

威靈仙:甘、辛,溫,歸腎、肝經。祛風除溼,活血止痛,利尿。

麥芽:甘、微酸,平,歸脾、胃經。健脾益氣,消食化積,止瀉。

神麴:甘、辛,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消食化積,止瀉。

枳實:苦、酸,涼,歸脾、胃、大腸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瀉。

澤瀉:甘、微苦,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止瀉。

蓽澄茄:甘、微苦,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止瀉。

草果:辛、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嘔。

草荳蔻:辛、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嘔。

肉荳蔻: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行氣止痛,消脹。

補骨脂:辛、溫,歸腎、膀胱經。補腎壯陽,祛風除溼,止痛。

高良薑: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行氣止痛,消脹。

益智仁:辛、苦,溫,歸脾、腎經。補氣益智,化痰止瀉,止痛。

茴香:辛、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燥溼化痰,止嘔。

巴戟天:甘、辛,溫,歸腎、肝經。補腎壯陽,祛風除溼,止痛。

蓽茇:甘、微苦,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止瀉。

車前子:甘、微寒,歸肺、腎經。利水滲溼,清熱解毒,止瀉。

延胡索:苦、辛,溫,歸心、肝、腎經。活血行氣,止痛,調經。

五靈脂:辛、苦,溫,歸肝、腎經。活血行氣,止痛,調經。

黃連:苦、寒,歸心、小腸、胃經。清熱瀉火,燥溼止瀉,止痢。

五味子:酸、甘,微溫,歸肺、腎經。斂肺止咳,益氣生津,固精止瀉。

甘草:甘、微苦,平,歸心、脾、肺、胃經。補中益氣,調和藥性,緩急止痛。

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止嘔。

蔥白:辛、溫,歸肺、胃經。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止嘔。

韭菜:辛、溫,歸肝、胃經。溫中止瀉,補腎壯陽,固精。

水菖蒲: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行氣止痛,化痰。

木瓜:甘、微辛,涼,歸脾、胃經。消食化積,止瀉,潤腸。

花椒: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止瀉。

白芥子:辛、溫,歸肺、脾、大腸經。溫中止瀉,止瀉。

胡椒:辛、溫,歸脾、胃經。溫中止瀉,止瀉。

大棗:甘、微溫,歸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潤腸通便。

烏梅:酸、澀,微溫,歸肝、腎經。斂肺止咳,益氣生津,固精止瀉。

蓖麻:甘、苦,溫,歸脾、胃經。消食化積,止瀉。

穿山甲:甘、鹹,寒,歸肝、腎經。補腎壯陽,祛風除溼,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溫胃膏」,藥物組成複雜,由多種中草藥搭配而成,具有溫胃散寒,回陽通脈,止嘔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胃部寒冷,不能容納食物,出現嘔吐、腹瀉、腹脹、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附子2兩,炮薑1兩,白朮1兩,吳萸1兩,官桂1兩,丁香5錢,五味5錢,艾葉5錢。
上熬膏。
外貼。加撲汗法。

方劑組成解釋


溫胃膏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乾薑、烏頭、白朮、蒼朮、黨參、附子、吳茱萸、黃耆、麻黃、桂枝、細辛、羌活、獨活、防風、麥門冬、藁本、柴胡、川芎、當歸、香附、紫蘇葉、杏仁、白芷、青皮、陳皮、半夏、天南星、厚朴、烏藥、威靈仙、麥芽、神麴、枳實、澤瀉、蓽澄茄、草果、草荳蔻、肉荳蔻、補骨脂、高良薑、益智仁、茴香、巴戟天、茽茇、車前子、延胡索、五靈脂、黃連、五味子、甘草、生薑、蔥白、韭菜、水菖蒲、木瓜、花椒、白芥子、胡椒、大棗、烏梅、蓖麻、穿山甲等。

這些中藥具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胃寒不納、嘔瀉、痞脹、疼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溫胃膏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胃寒不納、嘔瀉、痞脹、疼痛等症狀。但是,溫胃膏性溫熱,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服用溫胃膏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溫胃膏, 出處:《理瀹》。 組成:附子2兩,炮薑1兩,白朮1兩,吳萸1兩,官桂1兩,丁香5錢,五味5錢,艾葉5錢。 主治:霍亂厥汗。

溫胃膏, 出處:《理瀹》。 組成:乾薑(炒)2兩,川烏1兩半,白朮1兩半,蒼朮1兩,黨參1兩,附子1兩,吳萸1兩,黃耆1兩,麻黃1兩,桂枝1兩,北細辛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麥冬1兩,藁本1兩,柴胡(炒)1兩,川芎1兩,當歸1兩,酒芍1兩,香附1兩,紫蘇1兩,藿梗1兩,杏仁1兩,白芷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半夏(炒)1兩,南星1兩,厚朴1兩,烏藥1兩,靈仙1兩,麥芽1兩,神曲(炒)1兩,枳實1兩,澤瀉1兩,蓽澄茄1兩,草果1兩,草蔻仁1兩,肉蔻仁1兩,故紙1兩,良薑1兩,益智仁1兩,大茴1兩,巴戟1兩,蓽茇1兩,車前子1兩,延胡1兩,靈脂1兩,黃連(吳萸水炒)5錢,五味子5錢,甘草7錢,生薑4兩,蔥白4兩,艾2兩,薤2兩,韭2兩,蒜頭2兩,菖蒲2兩,鳳仙1株,木瓜1兩,川椒1兩,白芥子1兩,胡椒1兩,大棗5個,烏梅肉5個(一加木鱉仁1兩,蓖麻仁1兩,山甲1兩)。 主治:胃寒不納,嘔瀉、痞脹、疼痛諸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