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補湯

HUANG LIAN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5%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0%
膽經 10%
肺經 10%
胃經 6%
心包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黃連補湯:溫煦大腸、止瀉固腸

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經常使用複方藥方,以期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增強療效。黃連補湯即為一例。黃連補湯組成藥物包括黃連、茯苓、川芎、石榴皮、地榆、伏龍肝等,各味藥物協同作用,溫煦大腸、止瀉固腸,治療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等症。

組成藥物介紹:

1. 川芎:

川芎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2. 地榆:

地榆性涼,味苦、澀,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

3.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4.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5. 石榴皮:

石榴皮性溫,味澀,具有澀腸止瀉、固精止帶、斂瘡生肌、清熱解毒等功效。石榴皮澀腸止瀉之功顯著,尤宜於虛寒泄瀉、久瀉不止者;能固精止帶,治療遺精、滑精、帶下等症;能斂瘡生肌,可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久不收口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痢疾、赤白痢、腸炎等症狀。

6. 伏龍肝:

伏龍肝性平,味甘、澀,具有補益氣血、溫固腎陽、止瀉固精、生肌止血等功效。伏龍肝補益氣血之功顯著,尤宜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少納呆等症;能溫固腎陽,治療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能止瀉固精,可用於治療遺尿、遺精等症;能生肌止血,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症狀。

總結:

黃連補湯組成藥物各具特色,協同作用,溫煦大腸、止瀉固腸,治療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等症。

傳統服藥法


黃連4兩,茯苓3兩,芎藭3兩,酸石榴皮5片,地榆5兩,伏龍肝(雞子大)1枚。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去滓,下伏龍肝末,分3服。
忌豬肉、冷水、大醋。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苦寒,清熱解毒;茯苓甘淡,健脾滲濕;川芎辛溫,行氣活血;石榴皮酸澀,收斂止瀉;地榆苦寒,清熱涼血;伏龍肝苦寒,清熱解毒。

黃連、茯苓、川芎、石榴皮、地榆、伏龍肝六味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補益脾胃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補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黃連4兩,茯苓3兩,川芎3兩,酸石榴皮5片,地榆5兩,伏龍肝(雞子大)1枚。 主治: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