瀹經湯

YUE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6%
胃經 15%
肺經 14%
心經 11%
膽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瀹經湯」

瀹經湯,是中醫中藥的一種方劑,主要用於婦女17-18歲時經脈不通暢,或是阻隔半年或百日,面色青黃,飲食沒有胃口,有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頭疼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有腹脹等症狀。

瀹經湯的組成如下: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赤芍: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散瘀破血,清熱涼血等功效。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瀹經湯的用法與用量

將上述中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日1次,每次1湯匙,用溫水沖服。

瀹經湯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弱、腹瀉洩瀉者禁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服藥期間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結論:

中藥方劑「瀹經湯」,主要用於婦女17-18歲時經脈不通暢,或是阻隔半年或百日,面色青黃,飲食沒有胃口,有時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頭疼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有腹脹等症狀。由人參、茯苓、熟地黃、茴香、白朮、川芎、甘草、黃芩、柴胡、枳殼、白芍、香附、生薑、當歸等組成。服藥前應諮詢醫師,並注意禁忌與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人參7分,白茯苓7分,熟地7分,小茴7分,白朮(蜜炙)1錢,川芎1錢,甘草1錢3分,黃芩1錢3分,柴胡1錢3分,枳殼1錢3分(麩炒),當歸1錢5分,白芍1錢5分,香附1錢5分,生薑3片,燈芯3寸(長7莖)。
如肚痛,加乾漆(炒令煙盡)、玄胡索各7分;嘔吐惡心,加良薑、砂仁各7分;手足麻痹,加肉桂4分;咳嗽,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各7分。
水煎,空心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瀹經湯由人參、茯苓、熟地黃、茴香、白朮、川芎、甘草、黃芩、柴胡、枳殼、當歸、白芍、香附、生薑等中藥組成。其中,人參、茯苓、熟地黃、茴香、白朮、川芎、甘草、黃芩、柴胡、枳殼、當歸、白芍、香附等中藥均具有溫經通脈、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婦女17-18歲經脈不通、或阻隔半年百日,面色青黃、飲食不思,或作寒熱,頭痛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作膨脹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瀹經湯是一張溫經通脈、活血化瘀的方劑,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哺乳期婦女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頭痛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嘔吐面色發青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瀹經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人參7分,白茯苓7分,熟地7分,小茴7分,白朮(蜜炙)1錢,川芎1錢,甘草1錢3分,黃芩1錢3分,柴胡1錢3分,枳殼1錢3分(麸炒),當歸1錢5分,白芍1錢5分,香附1錢5分,生薑3片,燈芯3寸(長7莖)。 主治:婦女17-18歲經脈不通、或阻隔半年百日,面色青黃、飲食不思,或作寒熱,頭痛眩暈,腹中結塊,煩悶嘔吐,或作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