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腸丸

FEI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大腸經 17%
胃經 14%
腎經 13%
肝經 13%
肺經 5%
心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肥腸丸

中藥方劑「肥腸丸」,主要成分包含硫磺、吳茱萸、厚朴、生薑、附子、木香,主治功效為脾虛引起的腹瀉,伴有大便稀溏、腹痛、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瀉洩,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厚朴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硫磺

為傳統中藥,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硫磺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肥腸丸」,主要成分包括硫磺、吳茱萸、厚朴、生薑、附子、木香,主治功效為脾虛引起的腹瀉,伴有大便稀溏、腹痛、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該方劑具有溫裡補陽、健脾止瀉的作用,可有效緩解腹瀉症狀,改善脾虛引起的各種不適。

傳統服藥法


硫黃2兩(別研),吳茱萸4兩(湯泡7次,焙)以上二味,用獖豬大腸4尺,去脂膜,洗淨;入二味藥在內,用麻線縛兩頭;好米醋1碗,砂石器內慢火煮乾,爛研成膏。厚朴10兩(去皮,薑汁浸一宿,炒令黃色),附子2兩(炮,去皮臍,銼,再炒令黃),南木香2兩(濕紙裹煨令香)。
上為細末,用前膏子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硫磺辛溫,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的功效;吳茱萸辛溫,有散寒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辛溫,有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生薑辛溫,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附子辛溫,有溫經散寒、助陽固脫的功效;木香辛散溫通,有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燥濕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肥腸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硫黃2兩(别研),吳茱萸4兩(湯泡7次,焙)以上2味,用獖豬大腸4尺,去脂膜,洗淨;入2味藥在內,用麻線縛兩頭;好米醋1碗,砂石器內慢火煮乾,爛研成膏。厚朴10兩(去皮,薑汁浸1宿,炒令黃色),附子2兩(炮,去皮臍,銼,再炒令黃),南木香2兩(濕紙裹煨令香)。 主治:脾泄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