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十五味丸

TING LI ZI SHI WU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1%
腎經 10%
胃經 8%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葶藶子十五味丸」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人參:補氣、補血、補腎、安神益智、強筋骨。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

主治功效:

一位有飲氣咳喘的患者,已經咳嗽很長時間了,似乎已經形成水病。他的咳嗽沒有時間限制,晝夜不斷,只要遇到誘發咳嗽的因素,就會加重。嚴重的甚至導致雙眼突出,氣息微弱,汗出,大小便不通暢,嘔吐痰液、涎沫和膿痰,咳嗽和氣喘都非常嚴重,肩膀都呼吸困難,每天早上眼睛腫得無法安睡。

總結:

中藥方劑「葶藶子十五味丸」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其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6合(熬),細辛5兩,五味子5兩,乾薑4兩,當歸4兩,桂心3兩,人參3兩,丁香3兩,大黃3兩,商陸根3兩,橘皮4兩,桑白皮6兩,皂莢肉2兩(炙),大腹檳榔20枚,麻黃2兩(去節)。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10丸,稍加至15丸,煮桑白皮飲下,1日2次。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
忌生蔥、生菜。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辛溫,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細辛辛溫,宣肺散寒,開竅通鼻;五味子酸收,斂肺止咳;乾薑辛溫,溫肺散寒;當歸甘溫,養血和血;桂枝辛溫,發汗解表,宣肺通陽;人參甘平,大補元氣;丁香辛溫,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大黃苦寒,瀉火通便;商陸苦寒,清熱利水;橘皮苦辛,理氣化痰;桑白皮苦寒,清肺潤燥;皂莢苦辛,瀉肺降氣;檳榔苦辛,行氣化痰;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宣肺平喘。諸藥合用,共奏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排尿困難肩中部肩痛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二尖瓣狹窄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子十五味丸, 出處:《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葶藶子6合(熬),細辛5兩,五味子5兩,乾薑4兩,當歸4兩,桂心3兩,人參3兩,丁香3兩,大黃3兩,商陸根3兩,橘皮4兩,桑白皮6兩,皂莢肉2兩(炙),大腹檳榔20枚,麻黃2兩(去節)。 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咳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洟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