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粘子湯

SHU ZHAN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0%
肺經 18%
脾經 11%
大腸經 10%
胃經 9%
膽經 2%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腎經 1%
小腸經 0%
膀胱經 0%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黍粘子湯

組成

  • 昆布:利水滲濕、軟堅化痰、降氣行滯。
  • 蘇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
  • 蒲黃: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 龍膽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

耳朵疼痛並且產生瘡癤。

總結

中藥方劑「黍粘子湯」主要成分有昆布、蘇木、蒲黃、龍膽草、連翹、生地黃、當歸、黃芩、黃連、柴胡、黃耆、桔梗、桃仁、紅花、甘草,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耳朵疼痛、生瘡癤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昆布1分,蘇木1分,生甘草1分,蒲黃1分,草龍膽1分,黍粘子2分,連翹2分,生地黃2分,當歸梢2分,黃芩2分,炙甘草2分,黃連2分,柴胡3分,黃耆3分,桔梗3錢,桃仁3個,紅花少許。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
水2盞煎至1盞,去滓稍熱,食後服。
忌寒藥利大便。

方劑組成解釋


  • 昆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蘇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蒲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龍膽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生地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黃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耳痛生瘡,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出現腹瀉、便溏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黍粘子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崑布1分,蘇木1分,生甘草1分,蒲黃1分,草龍膽1分,黍粘子2分,連翹2分,生地黃2分,當歸梢2分,黃芩2分,炙甘草2分,黃連2分,柴胡3分,黃耆3分,桔梗3錢,桃仁3個,紅花少許。 主治:耳痛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