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臍膏

FENG Q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8%
肝經 15%
心經 11%
胃經 11%
脾經 9%
肺經 8%
腎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封臍膏」:一種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封臍膏」,主要成分包括大黃、黃芩、黃柏、枳實、檳榔、牽牛子、當歸、槐花、地榆、木香、生薑、麻油、鉛丹等,具有清熱瀉火、消積化滯、行氣活血、止瀉止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痢疾、泄瀉、腹痛、腹脹等症狀。

組成與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牽牛子:**味苦、性寒,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麻油:**具有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等功效。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

主治功效

「封臍膏」主治痢疾:痢疾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腹瀉性疾病,通常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

用法用量

外用,將「封臍膏」敷於患處,每日1-2次。

使用注意事項

  • 孕婦、兒童及體弱者慎用。
  • 使用「封臍膏」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 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 黃芩1兩, 黃柏1兩, 枳實1兩, 檳榔8錢, 黑白牽牛各3錢, 當歸5錢, 槐花5錢, 地榆1兩, 木香3錢(後入), 生薑麻油8兩, 黃丹4兩。
上藥熬成膏。
白多者,先用生薑3片,茶葉1錢,紅糖3錢煎服;赤多者,或口噤者,用川連1錢,地榆1錢,茶葉8分煎服;後以膏藥攤貼臍上。
忌油膩、酒漿、煙、面、葷腥。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黃芩、黃柏清熱解毒;枳實、檳榔、牽牛子行氣通便;當歸、槐花、地榆、木香活血通便;生薑、麻油、鉛丹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通便之功,用於治療痢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封臍膏, 出處:《宋氏女科》。 組成:五倍子不拘多少。 主治:産後虛汗不止。

封臍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三。 組成:穿山甲5錢,木鱉仁3錢,香油1斤。 主治:夏月失其蓋被,乃至肚腹不調。

封臍膏, 出處:《證治寶鑑》卷八。 組成:文蛤(炒存性)2兩,巴霜6錢,麝香3分,乳香6錢,沒藥6錢,雄黃6錢,兒茶6錢(一方有紅豆、砂仁、丁香)。 主治:泄瀉。

封臍膏, 出處:《惠直堂方》卷一。 組成:大黃1兩,黃芩1兩,黃柏1兩,枳實1兩,檳榔8錢,黑牽3錢,白牽牛3錢,當歸5錢,槐花5錢,地榆1兩,木香3錢(後入),生薑、麻油8兩,黃丹4兩。 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