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散

HAI 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7%
膀胱經 14%
腎經 10%
脾經 10%
心經 7%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海蛤散」主要成分包括文蛤、滑石、甘草、芒硝,主治功效為婦女因傷寒而導致血瘀在胸膈之間,用手揉按則疼痛劇烈,用手撫摸靠近都不能忍受。

文蛤性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尿、軟堅散結、化痰止咳、滋陰養血、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引起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引起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海蛤散」具有清熱利尿、軟堅散結、化痰止咳、滋陰養血、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海蛤1兩(研細),澤漆葉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1兩(銼),百合1兩,赤茯苓1兩半,檳榔1兩,木通1兩(銼),牽牛子1兩(微炒),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為粗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文蛤味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滑石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芒硝味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通便利水的功效。本方以文蛤、滑石、甘草、芒硝為主,配伍使用,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氣喘胰臟炎排尿困難尿道炎膽囊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咳嗽全身性水腫小便顏色偏黃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海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六。 組成:澤瀉1分,海蛤1分,防己1分,蘿蔔子30粒。 主治:小兒疳水,腫滿氣急。

海蛤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海蛤1枚(燒灰),硫黃(研)半兩,乾漆(炒令煙盡,研細)半兩。 主治:牙齒宣露。

海蛤散, 出處:《活人書》卷十九。 組成:海蛤1兩,滑石1兩,甘草1兩(炙),芒消半兩。 主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者。

海蛤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海蛤1兩半,石燕半兩,白鹽1分(炒),魚腦中石子半兩。 主治:小腸壅熱,小便赤澀淋瀝,疼痛不通。

海蛤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組成:海蛤(研)半兩,人參半兩,海藻(馬尾者,湯洗去鹹,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水煮1-2沸,去滑,切,焙)半兩。 主治:癭瘤。

海蛤散,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海蛤1兩(研細),澤漆葉1兩,漢防己1兩,桑根白皮1兩(銼),百合1兩,赤茯苓1兩半,檳榔1兩,木通1兩(銼),牽牛子1兩(微炒),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鬱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主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