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胃黃耆散

BU WEI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五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5%
胃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胃黃耆散」

補胃黃耆散是由黃耆、防風、柏子仁、細辛、桂枝、橘皮、人參、川芎、甘草、吳茱萸組成的中藥方劑,主治胃部虛寒、畏寒、耳鳴、小腿怕冷、失眠、心腹冷痛、面色無華等症狀。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防風

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柏子仁

性平,味甘,歸心、肺、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利水通便等功效。

細辛

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溫肺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

桂枝

性溫,味辛,歸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脈、活血止痛等功效。

橘皮

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人參

性微溫,味甘苦,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益氣養血、健脾益胃等功效。

川芎

性溫,味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

甘草

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吳茱萸

性熱,味苦辛,歸肝、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行氣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胃部虛寒,經常感覺到寒冷畏寒,眼睛疼痛,耳鳴小腿怕冷,無法入睡,心臟和腹部有寒氣,身體沒有光澤。

總結

補胃黃耆散是中醫治療胃部虛寒的常用方劑,具有補氣、溫陽、散寒、止痛等功效。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胃痛、胃寒、畏寒、腹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細辛1兩,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芎窮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上為散。
每服5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補胃煮散」。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補氣固表,溫中益氣。
  •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
  •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 細辛:發散風寒,溫肺散寒。
  • 桂枝:溫經通絡,解肌發表。
  • 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體質虛熱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出汗、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耳鳴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補胃黃耆散,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黃耆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細辛1兩,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川芎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胃虛冷,淅淅惡寒,目中急痛,耳鳴脛寒,不得卧,心腹多冷氣,身體無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