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土燥濕湯

BU TU ZAO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9%
胃經 17%
腎經 15%
肝經 9%
膀胱經 6%
心經 5%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補土燥濕湯

組成: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主治功效:

濕氣從體外侵入,身體疼痛痠重,脈象沉細澀滯。

作用機制:

  • 山藥:補益脾腎,健脾益氣,止瀉固精。

  • 白朮:益氣健脾,利水滲濕,芳香化濕。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安神。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強筋骨。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

用法用量:

口服,水煎服,一次 10-15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虛、泄瀉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總結:

補土燥濕湯由山藥、白朮、茯苓、甘草、羌活、防風、秦艽、防己、蒼朮組成,具有補氣、利水、散風邪、祛風除濕、清熱瀉火的功效,適用於濕氣從體外侵入,身體疼痛痠重,脈象沉細澀滯的患者。

方劑組成解釋


  • 山藥、白朮、茯苓、甘草均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
  • 羌活、防風、秦艽、防己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痛等症狀。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含有甘草,有緩解疼痛的作用,但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引起水腫、高血壓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中含有防風、秦艽、防己等中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土燥濕湯, 出處:《會約》卷十一。 組成:山藥(炒)3錢,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甘草(炙)8分,羌活8分,防風1錢,秦艽1錢,防己1錢,蒼朮1錢。 主治:濕邪外中,身痛沉重,脈沉細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