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氣湯

XIA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9%
胃經 15%
心經 11%
肝經 11%
小腸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下氣湯」,主要成分包括紫蘇葉、陳皮、桑白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等。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下氣湯」具有「子懸」的功效,「子懸」是中醫古代文字,白話文的意思是「小兒頸項強硬,不能轉動。」。

傳統服藥法


大腹檳榔3-7枚,杏仁4-7枚。
嚼碎。以童便3升,煎取1升半,分為2服。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葉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陳皮性味苦辛、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桑白皮性味苦、甘、寒,有清肺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青皮性味苦、辛、溫,有行氣破結、燥濕化痰的功效。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大腹皮性味苦、辛、溫,有行氣破結、燥濕化痰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下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大腹檳榔14枚,杏仁28枚。 主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

下氣湯, 出處:《女科指掌》卷三。 組成:蘇葉、陳皮、桑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 主治:子懸。

下氣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四。 組成:甘草2錢,半夏3錢,五味1錢,茯苓3錢,杏仁3錢(泡,去皮尖),貝母2錢(去心),芍藥3錢,橘皮2錢。 主治:肺氣不降,胸膈右肋痞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