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養血湯

BU PI YA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1%
脾經 18%
肺經 14%
腎經 6%
心包經 3%
膽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脾養血湯 」


中藥方劑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牛蒡: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脾臟虛弱血氣過熱,會導致皮膚瘙癢,全身出現類似被蟲咬的紅點,或麻木腫脹。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牛蒡:具有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脾養血湯 」是一種類似中成藥的中醫方劑,具有補脾養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臟虛弱血氣過熱、皮膚瘙癢、全身出現類似被蟲咬的紅點或麻木腫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川芎1錢半,白芍1錢半,茯苓1錢半,蒼朮1錢,荊芥1錢,防風1錢,生地1錢,熟地1錢,牛子(炒)1錢,紅花5分,甘草4分。
薑、棗為引。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脾虛血熱為病機,故以補脾養血、清熱解毒為主。方中當歸、川芎、白芍補血活血,茯苓、蒼朮健脾利濕,荊芥、防風祛風解表,生地黃、熟地黃滋陰涼血,牛蒡、紅花清熱解毒,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脾養血,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疥癬麻痺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養血湯, 出處:《點點經》卷三。 組成:當歸2錢,川芎1錢半,白芍1錢半,茯苓1錢半,蒼朮1錢,荊芥1錢,防風1錢,生地1錢,熟地1錢,牛子(炒)1錢,紅花5分,甘草4分。 主治:脾虛血熱,疥癬疼癢,通身紅點如蟲齧咬,或麻木腫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