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痔散

WU Z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脾經 17%
腎經 14%
肺經 11%
肝經 9%
大腸經 8%
小腸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1%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痔散」,主要成分是:赤小豆、黃耆、附子、白蘞、桂枝、白芍、黃芩。

赤小豆:性平味甘,歸脾、心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白蘞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代謝、解毒,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有助於治療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白蘞還可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細胞,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和組織不受氧化損傷,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白蘞中的消腫止痛、化瘀散結的有效成分可以促進細胞再生,加速損傷部位的復原。白蘞還具有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效,常與其他中藥同用,可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五痔散」主要成分是赤小豆、黃耆、附子、白蘞、桂枝、白芍、黃芩,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補氣、固表、升陽、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4分(熬),黃耆3分,附子(炮)1分,白蘞1分,桂心1分,芍藥2分,黃芩2分。
止血。
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酒調下,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 赤小豆:味甘、性平,歸脾、胃、腎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清熱解毒之功。本方中用赤小豆以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黃耆: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排膿之功。本方中用黃耆以補氣固表,利水消腫,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脾、腎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本方中用附子以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白蘞:味辛、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散結消腫、止血止痛之功。本方中用白蘞以散結消腫、止血止痛,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心、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之功。本方中用桂枝以發汗解肌、溫經通脈,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止痛、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本方中用白芍以平肝止痛、養血柔肝,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 黃芩:味苦、寒,歸肺、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利咽之功。本方中用黃芩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功,臨床用於治療酒客勞及損傷,下部糞門中旁有孔,起居血縱橫出等症。
  • 本方中赤小豆、黃耆、附子、白蘞、桂枝、白芍、黃芩等均為中藥,使用前應諮詢醫師,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五痔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鱉甲(醋浸,炙焦)半兩,猬皮(銼碎,炒焦)半兩,豬甲(銼碎,炒焦)半兩,蜂房(炒)半兩,蛇皮1條(燒,并各存性)。 主治:諸痔,瘻痔。

五痔散, 出處:《外台》卷二十六引《小品方》。 組成:赤小豆4分(熬),黃耆3分,附子(炮)1分,白蘞1分,桂心1分,芍藥2分,黃芩2分。 主治:止血。主治:酒客勞及損傷,下部糞門中旁有孔,起居血縱橫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