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和中湯

BU QI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4%
肺經 13%
胃經 13%
腎經 9%
肝經 9%
大腸經 9%
三焦經 7%
膽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氣和中湯 」

「補氣和中湯」為中醫方劑,主治婦女在生產後患上痢疾。

組成

黃耆、西洋參、當歸、白芍、白扁豆、青皮、石蓮子、厚朴、半夏、烏梅、木香、甘草。

各味藥材藥性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西洋參:性涼、味苦,歸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養胃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芍:性涼、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 青皮: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石蓮子:性涼、味甘,入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生津、補腎益精、澀精止遺等功效。

  • 厚朴:性溫、味苦、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烏梅:性酸、澀,入肝、脾、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功效

補氣、和中、止痢。

主治

婦女在生產後患上痢疾。

用法

水煎服。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

總結

「補氣和中湯」為中醫方劑,主治婦女在生產後患上痢疾。方中,黃耆、西洋參、當歸、白芍、白扁豆補氣、和中;青皮、石蓮子、厚朴、半夏、烏梅、木香、甘草止痢。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和中,止痢之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西洋參、當歸、白芍、白扁豆等補氣養血、健脾益胃;青皮、石蓮子、厚朴、半夏、烏梅等行氣止痛、燥濕化痰;木香、甘草等理氣和中、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和中、止痢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和中的功效,適合氣虛、脾虛、腸胃虛弱、大便稀薄、色黃、臭穢等症狀。但本方有滋膩之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下身癱瘓(截癱)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補氣和中湯, 出處:《證治匯補》卷七。 組成:補中益氣湯加蒼朮、黃柏、白芍、茯苓。 主治:痿躄。

補氣和中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黃耆5錢,洋參1錢,歸身3錢(土炒),白芍1錢半(炒),焦楂3錢,扁豆3錢(炒),青皮1錢(炒),石蓮子1錢(炒),川朴5分(炒),法夏1錢半,烏梅炭1錢,木香3分,生草6分。 主治:婦人産後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