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疥藥

XI JIE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5%
肺經 15%
膀胱經 12%
腎經 9%
心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6%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肝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洗疥藥

洗疥藥為中藥方劑,主治癬瘡。

方劑組成:

  •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馬鞭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和破血消癥的功效。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功效: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 馬鞭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和破血消癥。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適應症:

  • 癬瘡。

用法用量:

  • 將洗疥藥搗碎成粉末,外敷患處,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皮膚破損處禁用。
  • 避免接觸眼睛。
  • 用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總結:

洗疥藥為中藥方劑,主治癬瘡,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方劑組成包括防風、荊芥、白礬、馬鞭草、苦參、花椒、菊花。使用時應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加減藥物或改變用法用量。

傳統服藥法


防風、荊芥、白礬、馬鞭草、苦參、花椒、野菊花。
水煎,頻洗。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荊芥、白礬、馬鞭草、苦參、花椒、菊花均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疥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

相同名稱方劑


洗疥藥,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防風、荊芥、白礬、馬鞭草、苦參、花椒、野菊花。 主治: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