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黃耆湯

BU SHEN HUA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肺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3%
腎經 9%
胃經 5%
心包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補腎黃耆湯

補腎黃耆湯主治功效

補腎黃耆湯為中藥方劑,主要治療由腎虛引起的耳朵鳴響、聽力下降等症狀。

補腎黃耆湯組成

補腎黃耆湯組成包括黃耆、人參、紫菀、甘草、防風、當歸、麥門冬、五味子、乾薑、肉桂、川芎等藥材。

補腎黃耆湯組成介紹

  1.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2.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3. 紫菀:性味苦、辛、平,歸肺、腎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效。紫菀 glycosides與 saponins 等成分,可舒張氣管、減少黏液分泌、鎮靜呼吸道痙攣,緩解因感冒、氣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4.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5.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6. 當歸:性溫、味甘,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8.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心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9.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10.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1.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總結

補腎黃耆湯為中藥方劑,主要治療由腎虛引起的耳朵鳴響、聽力下降等症狀。方中組成包括黃耆、人參、紫菀、甘草、防風、當歸、麥門冬、五味子、乾薑、肉桂、川芎等藥材。

傳統服藥法


黃耆(銼)1兩,人參1兩,紫菀(去土)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五味子1兩,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2兩,芎窮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先以水3盞,煮羊腎1只至1盞半,去腎下藥,加蔥白3寸(切),大棗3枚(劈破),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人參補益脾肺之氣,為本方君藥。
  • 紫菀、甘草、防風、當歸、麥門冬、五味子、乾薑、肉桂等溫補腎陽,為本方臣藥。
  • 川芎活血通絡,為本方佐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黃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黃耆(銼)1兩,人參1兩,紫菀(去土)1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五味子1兩,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2兩,川芎1兩半。 主治:腎虛耳數鳴而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