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肌燥濕湯

QING JI ZAO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1%
肝經 11%
腎經 9%
大腸經 8%
膀胱經 6%
膽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肌燥濕湯」

組成: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主治功效:

  • 天泡瘡:天泡瘡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病,表現為水泡狀的皮損。

藥理作用:

  • 清熱燥濕:本方中的蒼朮、白朮、升麻、黃柏、知母等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以幫助去除體內的濕熱,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 滋陰養血:本方中的生地黃、白芍、當歸等藥物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滋養皮膚,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 活血化瘀:本方中的桃仁、紅花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皮膚微循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淡化色斑、皺紋等皮膚問題。
  • 抗炎止癢:本方中的苦參、黃柏等藥物具有抗炎止癢的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注意事項:

  • 本方中的蒼朮、白朮、升麻、黃柏、知母等藥物具有較強的清熱燥濕作用,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陰津。
  • 本方中的生地黃、白芍、當歸等藥物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不宜與寒涼藥物同用,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 本方中的桃仁、紅花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同用,以免引起出血。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本方。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清肌燥濕湯」具有清熱燥濕、滋陰養血、活血化瘀、抗炎止癢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多種皮膚病,如天泡瘡、濕疹、蕁麻疹、牛皮癬等。

傳統服藥法


蒼朮、白朮、升麻、甘草、澤瀉、木通、生地、白芍、苦參、黃柏、知母、黃芩、茯苓、枳殼、連翹、小柴胡。
上以水2鐘,加生薑3片,棗肉2枚,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肌燥濕湯由蒼朮、白朮、升麻、甘草、澤瀉、木通、生地黃、白芍、苦參、黃柏、知母、黃芩、茯苓、枳殼、連翹、柴胡等中藥組成。其中,蒼朮、白朮、升麻、甘草、澤瀉、木通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透疹的功效;生地黃、白芍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的功效;苦參、黃柏、知母、黃芩具有清熱燥濕、解毒透疹的功效;茯苓、枳殼具有健脾利濕、行氣化痰的功效;連翹、柴胡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肌燥濕湯具有清熱燥濕、解毒透疹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肌燥濕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蒼朮、白朮、升麻、甘草、澤瀉、木通、生地、白芍、苦參、黃柏、知母、黃芩、茯苓、枳殼、連翹、小柴胡。 主治:天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