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肝湯

CHAI HU QING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馬培之醫案》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7%
肺經 11%
胃經 11%
脾經 8%
膽經 8%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清肝湯」主要由白芍、甘草、柴胡、當歸、鈎藤、黃芩、牡丹皮、青皮、梔子組成。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容易發怒、厭惡寒冷而喜愛炎熱、肝膽風熱、瘡瘍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臨床上,甘草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心氣不足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能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柴胡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作用。能改善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改善月經不調。

鈎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之功效。能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濕熱蘊結等症。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陰虛發熱、吐血、血崩等症。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等功效。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口渴、黃疸等熱證病症。

總結來說,「柴胡清肝湯」是一種針對肝膽風熱、瘡瘍等症狀的中藥方劑。透過多種中藥材的共同作用,有效治療容易發怒、憎惡寒冷而喜愛炎熱等症狀,幫助調節肝膽功能,減輕病症。

傳統服藥法


北柴胡7分,小生地1錢5分,炒白芍1錢5分,西當歸1錢5分,川貝母1錢,牡蠣粉3錢,北連翹1錢,玄參1錢,炒山甲1片,金銀花1錢5分,甘草7分。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清肝湯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升清降逆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鈎藤具有平肝熄風、舒筋活絡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熱涼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清肝湯有疏肝解郁、清熱涼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柴胡清肝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男性勃起障礙容易生氣慢性肝炎癤和癰單純性疱疹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清肝湯, 出處:《馬培之醫案》。 組成:柴胡、黃芩、甘草、南沙參、川草、黑梔。 主治:怒火上升,憎寒惡熱,肝膽風熱瘡瘍。

柴胡清肝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生地黃1錢,柴胡1錢,黃芩1錢,山梔1錢,天花粉1錢,防風1錢,牛蒡子1錢,連翹1錢,甘草節1錢。 主治:鬢疽初起未成者,毋論陰陽表裏。肝火壅盛,並脅生癰疽。

柴胡清肝湯, 出處:《外科真铨》卷上。 組成:北柴胡7分,小生地1錢5分,炒白芍1錢5分,西當歸1錢5分,川貝母1錢,牡蠣粉3錢,北連翹1錢,玄參1錢,炒山甲1片,金銀花1錢5分,甘草7分。 主治:謀慮不決,鬱火凝結少陽膽經而成夭疽、銳毒,生於耳後1寸3分高骨之後,左名夭疽,右爲銳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