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丸

SHAO Y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6%
心經 12%
肺經 10%
三焦經 9%
腎經 8%
心包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4%
胃經 3%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芍藥丸」,主治功效為4-5歲的孩子,因爲在子宮內和出生後消化不良造成的宿熱,乳母的飲食粗糙辛辣,沒有營養,乳汁不足,孩子吃母乳後不能長肉,腹部堅硬,面色萎黃,瘦的皮包骨,四肢痿弱,活動不便,發育遲緩。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滋陰可以增強造血功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和增強體力。

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2兩,當歸5錢,黃連5錢,黃芩5錢,木香3錢,炙甘草3錢,檳榔片3錢,桃仁5粒,肉桂5錢。
助消化,整腸止痢。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 2錢重。
每服1丸,開水送下,日2次。
忌生冷、葷腥,尤忌蟹肉。中氣虛弱者及孕婦忌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芍、黃耆、鱉甲、人參、柴胡、茯苓、甘草、大黃組成。白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鱉甲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水、寧心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火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4-5歲兒童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爲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但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癲癇腹中有鳴叫聲乳腺炎神經性厭食症高血脂症五十肩乳房腺體瘤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芍藥(炒)1兩,艾葉1兩,地榆(炒)3分,當歸(切,焙)3分,白朮3分,龍骨(碎)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産後赤白痢。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芍藥3分,木香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檳榔(銼細)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主治:風毒腳氣,心胸煩悶,多痰咳嗽,背膊痛,大腸澀。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芍藥2兩,人參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炒)1兩。 主治:胃熱腸寒,善饑,小腹痛脹。

芍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芍藥3分,桔梗(去蘆頭,炒)3分,細辛(去苗葉)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3分,桂(去粗皮)3分,乾薑(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主治:心疝,心脅痛及繞臍痛。

芍藥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白芍2兩,當歸5錢,黃連5錢,黃芩5錢,木香3錢,炙甘草3錢,檳榔片3錢,桃仁5粒,肉桂5錢。 主治:助消化,整腸止痢。主治:赤白痢疾,大便膿血,腹痛腸鳴,裏急後重。

芍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芍藥10分(炙令黃),黃耆4分,鱉甲(炙)4分,人參4分,柴胡8分,茯苓6分,甘草3分,乾薑3分(一方有大黃,無黃耆)。 主治:令兒充悅。主治:4-5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爲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