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助氣飲

BU XU ZHU Q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肺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5%
胃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醫認為,所有的癰疽膿瘡化膿後,都需要及時排出膿液,才能促進傷口癒合。而中藥方劑「補虛助氣飲」,正是針對此類情況而研製的,具有補氣益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排膿的功效,能促進膿瘡化膿後流轉,加速傷口癒合。

以下是「補虛助氣飲」的組成介紹:

  1.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2.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4.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6.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8.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9.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10.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1.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2.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3.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補虛助氣飲」的各味中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氣益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排膿的功效,能促進膿瘡化膿後流轉,加速傷口癒合。

傳統服藥法


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甘草(炙,銼)1,五味子1兩,芎窮1兩,獨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差3片,大棗2枚(去核),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人參、茯苓、甘草補益脾肺之氣。
  • 五味子、川芎、獨活、肉桂、橘皮、麥門冬、當歸、杏仁、生地黃活血散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癰疽後期虛弱時使用,若癰疽未潰破,不宜使用。
  • 本方有補氣、養血、活血、散結的功效,若有氣虛、血虛、瘀血等症狀,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助氣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五味子1兩,川芎1兩,獨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 主治:諸癰疽疏轉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