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地黃湯

SHAO YAO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9%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9%
三焦經 7%
心包經 4%
膽經 4%
腎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芍藥地黃湯

組成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牡丹皮、柴胡、桔梗、荊芥、梔子、澤蘭、香附、甘草、陳皮。

整體功效

養血調肝,舒肝解郁。

主治

血虛兼七情所傷,暴怒傷肝,憂鬱傷脾,産後乳汁不行及乳少者。

本方由養血、調肝、解郁三方面組成,以養血為主,調肝、解郁為輔。方中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牡丹皮均為養血之品,其中川芎、當歸、白芍又有調肝之功,柴胡、桔梗、荊芥、梔子、澤蘭、香附均有解郁之功。諸藥合用,共奏養血調肝,舒肝解郁之效。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婦人乳汁不行,當歸芍藥散主之。」
  2. 金匱要略》:「婦人乳汁不行,當歸芍藥散主之。」
  3. 醫學衷中參西錄》:「當歸芍藥散,治血虛兼七情所傷,暴怒傷肝,憂鬱傷脾,産後乳汁不行及乳少者。」

傳統服藥法


芍藥3分,地黃半斤,丹皮1兩,犀角屑1兩。
有熱如狂者,加黃芩2兩。
消化瘀血;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上切。
以水1鬥,煮取4升,去滓,溫服1升,日2-3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血虛為主,兼有肝鬱、脾虛。血虛則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脈細弱;肝鬱則見胸脅脹痛、情志抑鬱、煩躁易怒、舌紅苔薄;脾虛則見食少便溏、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本方以養血為主,調肝、解郁為輔,共奏養血調肝,舒肝解郁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貧血肺結核癲狂狂躁乳腺炎卵巢炎乳房腺體瘤麻疹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產後乳汁不足黃熱病胃腸脹氣腹瀉容易健忘流鼻血皮膚顏色發黃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地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九。 組成:芍藥5錢,生地黃5錢,黃芩5錢,牡丹皮5錢。 主治:傷寒發熱疹出血,並有積,喜忘如狂,鼻衄面黃,大便黑;及時行本有蓄血,腹脅滿如鼓者。

芍藥地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芎、歸、白芍、生地、丹皮、柴胡、桔梗、黑荊芥、焦山梔(7日外加)、澤蘭、香附、甘草、陳皮。 主治:補血清肝,解鬱扶脾。主治:血虛兼七情所傷,暴怒傷肝,憂鬱傷脾,産後乳汁不行及乳少者。

芍藥地黃湯, 出處:《外台》卷二引《小品方》。 組成:芍藥3分,地黃半斤,丹皮1兩,犀角屑1兩。 主治:消化瘀血;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主治:熱擾心營,神昏谵語,斑色紫黑,舌絳起刺;熱入血分,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蓄血發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煩痛,自覺腹滿,大便色黑;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之,內瘀有蓄血,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餘瘀血,面黃,大便黑者;勞心動火,熱入血室,吐血衄血,發狂發黃,小兒瘡痘血熱;小兒臟腑蘊熱,積毒發瀉,斑瘡稠密,膿血大盛,狂躁發渴,咽嗌不利,遍身潰爛,苦無全膚,不能轉側,疼痛不任;跌打損傷墜堕之證,惡血留內,脅肋少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