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脾湯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9%
胃經 29%
肺經 21%
心經 7%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建脾湯」,主要成分是:生薑、草荳蔻、甘草、陳皮、神麴、大麥。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瀉、脘腹脹滿、呃逆、痰飲、食積等症。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

大麥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滯化食、清熱利尿、止渴生津、益氣補虛等作用。經常食用大麥,可以幫助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預防疾病。

「建脾湯」主治功效是:早上外出受涼感冒或者飲酒過多而引起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茴香2兩(別炒),粉草4兩(銼),白鹽6兩(炒),高良薑4兩(水煮20-30沸,控乾,切作片子,以麻油炒)。
快脾胃,進飲食。
上先將良薑、甘草、鹽同炒,令甘草紫色,入茴香,同研為末。
每服2錢,空心沸湯點服。

方劑組成解釋


建脾湯由生薑、草荳蔻、甘草、陳皮、神麴、大麥組成。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的作用;草荳蔻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止咳的作用;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大麥具有健脾和胃、清熱解毒的作用。建脾湯可以健脾和胃,溫中散寒,可以緩解早出冒冷和酒病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建脾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嘔吐多痰身體沉重

相同名稱方劑


建脾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生地黃1兩,黃耆1兩,芍藥1兩,甘草1兩(炙),生薑2兩,白蜜1升。 主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痠削不收。

建脾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訶黎勒(煨,去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白朮(銼,炒)半兩,乾薑(炮)半兩,陳曲(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肉豆蔻(去殼)3分。 主治:脾虛泄滑不止,腹內虛鳴。

建脾湯,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 建脾湯(《雞峰》卷十二。)出處:《雞峰》卷十二。別名:健脾湯組成:生薑1斤(切片,青鹽3兩,研拌1宿,焙乾),草豆蔻2兩,大麥糵2兩,陳橘皮2兩,甘草1兩。主治:調中養氣,消化宿谷。 。 主治:調中養氣,消化宿谷。

建脾湯,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 組成:生薑1斤(洗,和皮切,入乾瓷盆內,以鹽4兩淹1宿,日中拌曬,以鹽汁盡爲度),草豆蔻(焙乾)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2兩,神曲(炒)2兩,麥糵(炒,勿焦)2兩。 主治:大益脾胃,消痰進飲食。主治:早出冒冷及酒病。

建脾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 建脾湯(《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吳氏集驗方》。)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吳氏集驗方》。組成:茴香2兩(别炒),粉草4兩(銼),白鹽6兩(炒),高良薑4兩(水煮20-30沸,控乾,切作片子,以麻油炒)。主治:快脾胃,進飲食。 。 主治:快脾胃,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