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膏

XIONG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5%
脾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0%
大腸經 7%
膽經 6%
腎經 4%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雄黃膏 」的主要成分有:雄黃、白礬、藜蘆、當歸、黃連、附子、川芎、白笈、巴豆。

雄黃膏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雄黃膏也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 雄黃膏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白及能促使血小板聚集,適用於經期、創傷性出血。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以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促進血栓形成,促進凝血,加快血液凝固。白及為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檳榔半兩,雄黃(別研,如無,舶上硫黃代之)半兩,輕粉(別入)半兩,枯礬半兩,黃蠟半兩,蛇床子1兩,黃柏1兩,吳茱萸1兩,苦參1兩,黃連1兩,五倍子6錢,海桐皮6錢,閭茹2兩。
上為細末,先將臘月豬肪脂1斤,入皂角5條,帶須蔥5莖,全蠍10個,巴豆30粒去殼,蓖麻仁40粒去殼,川椒3錢,同煎黑色,去滓,入前藥末,再熬成膏子,方入輕粉,臘月內合者,瓷盒內收貯,可留十年余。
若治疥瘡,加入舶上硫黃與雄黃同分兩。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白礬、藜蘆、當歸、黃連、附子、川芎、白笈、巴豆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中,雄黃、白礬、藜蘆、當歸、黃連、附子、川芎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巴豆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雄黃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頭白禿皮膚表面起水疱帶狀疱疹疥癬腳氣病乳腺炎濕疹乳房腺體瘤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十便良方》。 組成:雄黃1兩,硫黃1兩(并細研)。 主治:身上諸惡瘡。

雄黃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蓖麻子81個(去殼),巴豆仁49個,雄黃(末)5分,麝香3分。 主治:紅白痢疾,水瀉。

雄黃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雄黃1兩(細研),雌黃1兩(細研),黃柏1兩,黃芩1兩,薑黃1兩,白芷1兩,當歸1兩,木香1兩。 主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癒,癒而復發。

雄黃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雄黃2兩,礬石(末)2兩,藜蘆2兩,當歸2兩,黃連2兩,附子2兩,??草1兩,川芎1兩,白及1兩,巴豆60枚(去皮心)。 主治:惡瘡皆爛。

雄黃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雄黃1兩(細研),(艹閭)茹1兩,蛇床子1兩,礜石1兩(銼搗爲灰),水銀半兩(于手心內以津研如泥),黃連1兩(去須)。 主治:小兒惡瘡,久不癒,並瘻瘡及疥癬等。

雄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雄黃3分(細研),麒麟竭(細研)3分,乳香(細研)3分,麝香1分(細研),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柳枝1握(銼),瀝油8兩。 主治:一切惡毒瘡,日夜疼痛,膿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