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雙桂湯

DI HUANG SHU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25%
腎經 21%
脾經 17%
肺經 6%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地黃雙桂湯」係由熟地黃、桂枝、肉桂、白芍、當歸、茯苓等中藥材組成,君臣佐使分配恰當,協同發揮作用,起到畏寒、脈搏虛弱,應當腹部疼痛,大小便不通暢的療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等功效,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提高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功效。平肝息風功效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增強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含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強止血效果。當歸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揮發油等成分鎮咳、祛痰、平喘,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促進小便生成和排出,排除體內多餘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症、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肉桂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補血養血,改善貧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加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中藥方劑「地黃雙桂湯」係由熟地黃、桂枝、肉桂、白芍、當歸、茯苓等中藥材組成,君臣佐使分配恰當,協同發揮作用,起到畏寒、脈搏虛弱,應當腹部疼痛,大小便不通暢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3錢,桂枝尖5分,紫猺桂5分,酒炒白芍1錢半,當歸1錢,茯苓1錢。

方劑組成解釋


熟地黃具有補益精血、滋陰補腎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脾腎、散寒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雙桂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引葉氏驗方。 組成:熟地3錢,桂枝尖5分,紫猺桂5分,酒炒白芍1錢半,當歸1錢,茯苓1錢。 主治:怯寒脈虛,當臍痛,便溺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