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三棱丸

JING SAN LE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5%
胃經 11%
膀胱經 11%
肺經 10%
心經 10%
腎經 5%
膽經 4%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介紹:京三棱丸

京三棱丸是由青皮、赤小豆、橘皮、赤茯苓、豬苓、白朮、莪朮、半夏、三稜、防己、枳實等中藥組成的中藥方劑。這味中藥方劑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及功效:

  •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益氣安神、寧心安神等功效。
  •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三稜: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主治功效:

京三棱丸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等症狀。

總結:

京三棱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青皮、赤小豆、橘皮、赤茯苓、豬苓、白朮、莪朮、半夏、三稜、防己、枳實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等功效。京三棱丸可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三稜、莪朮、半夏為君藥,具有行氣破結、消腫散結的作用;青皮、赤小豆、橘皮、赤茯苓、豬苓、白朮為臣藥,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散結的作用;防己、枳實為佐藥,具有行氣利水、消腫散結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利水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利水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大便秘結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胃下垂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背痛

相同名稱方劑


京三棱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京三棱1兩半(微煨,銼),檳榔1兩,木香1兩,乾薑1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用紙裹壓去油)。 主治:癥病結硬,心腹疼痛。

京三棱丸,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青皮1兩,黃皮1兩(湯浸1宿,次日淘赤小豆1合,滾煮2橘皮,候豆6-7分熟去青皮,研黃皮赤小豆如泥;若乾,旋添煮豆汁,再研極細,用後藥),赤茯苓1兩半,豬苓半兩,吳白朮半兩,蓬莪朮半兩,半夏3錢,京三棱8錢,防己3錢,枳實3錢。 主治:丈夫婦人頭面手足腫。

京三棱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一。 組成:京三棱3分(微炮裂),鱉甲3分(塗酥炙令黃,去裙襴),木香3分,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槟榔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當歸半兩(銼,微炒),川芎半兩,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 主治:婦人痃癖,氣攻腹脅,妨痛,面色萎黃,羸瘦少力,不能飲食。

京三棱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京三棱半兩(微煨,銼),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鬱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主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脾胃虛弱,不下飲食,面色萎黃,漸加羸瘦。

京三棱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京三棱3兩(炮裂,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2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赤芍藥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炮裂,銼),訶黎勒2兩(煨,用皮),槟榔2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桃仁4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虛勞,積聚痞結,腹脅脹滿。

京三棱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京三棱3分(微煨,銼),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當歸3分(銼,微炒),白朮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枳殼1兩(麸炒微黃),麥糵1兩(炒微黃),神曲1兩(銼,微炒),桂心1兩,槟榔1兩。 主治:久痃癖氣,心腹脹滿,時時築心背痛,宿食不消,嘔逆,不思飲食;休息氣痢,喘促黃瘦,面目虛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