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涼膈散

JIA WEI LIANG G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科類編釋意》卷四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肺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9%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涼膈散」,其主要成分包括連翹、黃芩、梔子、枳實、前胡、大黃、薄荷、甘草。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涼膈散」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開竅、化痰止驚的功效。主治小兒急驚風,又稱小兒驚風或小兒抽搐,是一種小兒常見的急症,多發生於1歲以內的嬰兒。症狀包括突然抽搐、四肢僵硬、雙眼上翻、口吐白沫、牙關緊閉等。小兒急驚風可分為熱性驚風和寒性驚風兩種,前者多由風熱之邪侵犯小兒頭部所致,後者多由風寒之邪侵襲小兒肌膚所致。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連翹(去心)1錢5分,山梔仁(炒)8分,薄荷8分,桔梗8分,竹葉10片,牛蒡子1錢,甘草5分。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連翹、黃芩、梔子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高熱驚厥等症。枳實、前胡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小兒急驚風時的腹痛、嘔吐等症狀。大黃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可緩解小兒急驚風時的頭痛、目赤等症狀。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大黃有瀉下作用,過量服用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瘧疾小兒驚巒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涼膈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一。 組成:大黃3兩,朴消3兩,甘草3兩,連翹4兩,滑石4兩,梔子仁1兩,黃芩1兩,薄荷1兩,茯苓1兩。 主治:淋閉。

加味涼膈散, 出處:《痘科類編釋意》卷四。 組成:連翹5分,片芩5分,山梔仁(炒)5分,枳實(炒)5分,前胡5分,大黃(酒炒)1錢,薄荷2分,甘草2分。 主治:小兒急驚風。

加味涼膈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大黃2兩,朴消2兩,甘草2兩,連翹4兩,梔子仁1兩,黃芩1兩,薄荷1兩,柴胡1兩,檳榔1兩。 主治:瘴瘧,迷悶狂妄,啞不能言。

加味涼膈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黃芩1錢,連翹(去心)1錢5分,山梔仁(炒)8分,薄荷8分,桔梗8分,竹葉10片,牛蒡子1錢,甘草5分。 主治:妊娠口痛,口舌無瘡,及咽喉腫痛。

加味涼膈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一○三。 組成:大黃(酒炒)2錢,黃芩(酒浸)2錢,防風2錢,荊芥2錢,羌活2錢,朴硝2錢,甘草2錢,連翹4錢,梔子仁1錢,薄荷1錢。 主治:風熱壅盛,耳腫痛。

加味涼膈散, 出處:《寒溫條辨》卷四。 組成:白僵蠶(酒炒)3錢,蟬退(全)12枚,廣薑黃7分,黃連2錢,黃芩2錢,梔子2錢,連翹(去心)3錢,薄荷3錢,大黃3錢,芒消3錢,甘草1錢,竹葉30片。 主治:大頭、瓜瓤等溫病危在旦夕。溫證羊毛,火鬱於上,壯熱面赤,唇燥舌乾,煩燥譫言,胸悶氣滯,脈象數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