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順湯

JING SHU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五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1%
腎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3%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靜順湯

主治功效:在辰年和戌年,生病發熱頭痛,嘔吐,胸悶腹脹,頭暈氣短,足部痿弱,小便呈赤白兩色,肌肉皮膚出現瘡瘍,最終發展成癰疽。

組成:

  1.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2.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3.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4.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5.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6.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7.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8.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用法: 將上述中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取 10 克,用溫水沖服。一天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體虛者忌服。

注意事項:

  1.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2.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3.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4. 如果服用靜順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靜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靜順湯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木瓜乾1兩,附子(炮,去皮臍)3分,牛膝(酒浸)3分,防風(去叉)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
自大寒至春分,宜去附子,加枸杞半兩;自春分至小滿,依前入附子、枸杞;自小滿至大暑,去附子、木瓜、乾薑,加人參、枸杞、地榆、香白芷、生薑各3分;自大暑至秋分,依正方,加石榴
上銼散。
每服4大錢,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茯苓、木瓜、附子、川牛膝、防風、訶子、甘草、乾薑組成。

茯苓、木瓜、甘草、乾薑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附子、川牛膝、防風具有溫陽散寒、通利關節的作用。

訶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本方具有溫陽散寒、通利關節、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適用於辰戌之歲,病身熱頭痛,嘔吐,氣鬱中滿,瞀悶少氣,足痿,註下赤白,肌腠瘡瘍,發爲癰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嘔吐原發性高血壓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容易憂鬱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四肢痿軟無力噁心反胃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靜順湯, 出處:《三因》卷五。 組成:白茯苓1兩,木瓜乾1兩,附子(炮,去皮臍)3分,牛膝(酒浸)3分,防風(去叉)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辰戌之歲,病身熱頭痛,嘔吐,氣鬱中滿,瞀悶少氣,足痿,註下赤白,肌腠瘡瘍,發爲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