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痛散

QU T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12%
胃經 12%
膽經 3%
肺經 3%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祛痛散」的主要成分是蓮子和細辛,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元臟的元氣虛弱,風熱之邪侵襲內臟,牙齦浮腫,疼痛發作時歇等症狀。

一、蓮子:

性味甘澀,入脾腎二經,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之功。蓮子中的澱粉、蛋白質等成分能補充精氣,有助於腎精的生成與蓄積,達到澀精的效果。蓮子中的多種鹼性成分,如蓮實醇等,具有收斂作用,能收斂精關、固精閉氣,從而達到止遺的效果。蓮子還具有生津止渴、補脾胃、健筋骨、益心安神等功效,適用於久痢不止、下痢飲食不入、脾胃虛弱、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二、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人參1錢,白朮1錢,黃耆8分,川膝8分,獨活8分,肉桂5分,韭白1撮,生薑1片。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胃腸出血下腹部痛全身性水腫全身酸痛臍下正中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祛痛散, 出處:《外科醫鏡》。 組成:地榆(研細末)。 主治:湯火灼傷。

祛痛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六。 組成:細辛(去葉土)、雞腸草、旱蓮子。 主治:元臟氣虛,風熱內攻,牙齦浮腫,疼痛發歇。

祛痛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皂莢子(不蛀者)1枚(麸2升,同炒麸焦黑,去麸),薄荷(乾者)3兩(銼)。 主治:痔疾疼痛不可忍,及腸風下血。

祛痛散,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當歸2錢,人參1錢,白朮1錢,黃耆8分,川膝8分,獨活8分,肉桂5分,韭白1撮,生薑1片。 主治:産後遍身疼痛及腰、小腹痛。

祛痛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細辛(去葉土)1兩,雞腸草1兩,旱蓮子1兩,茴香1兩,白礬1兩,訶子(煅,去核)1兩,晚蠶砂1兩,青鹽1兩,皂角1兩,茜根1兩,麻(米凡)1兩。 主治:元臟氣虛,風熱內攻,牙齦浮腫,疼痛發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