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竅排膿湯

TONG QIAO PAI N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張皆春眼科證治》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20%
腎經 16%
心經 13%
胃經 12%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0%
膽經 0%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通竅排膿湯(Tōngqiào páinóng tāng)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大眥漏症潰爛後,腫瘤已經消失,皮膚顏色恢復正常,但按壓眼角部位,還會流出膿液或混濁的水。

  • 細辛(Xìxīn):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薏苡仁(Yìyǐrén):性涼、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的功效。

  • 白芷(Báizhǐ):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的功效。

  • 天花粉(Tiānhuāfěn):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

  • 黃耆(Huángqí):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

  • 茯苓(Fúlíng):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甘草(Gāncǎo):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通竅排膿湯由細辛、薏苡仁、白芷、天花粉、黃耆、茯苓、甘草七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利水消腫、排膿、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大眥漏症潰爛後,腫瘤已經消失,皮膚顏色恢復正常,但按壓眼角部位,還會流出膿液或混濁的水。

傳統服藥法


細辛1.5克,薏苡仁9克,白芷3克,天花粉6克,黃耆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若膿水清稀,或濁淚外溢者,是氣血兩傷之候,應加當歸12克以養血、加黨參9克以補氣。
扶正祛邪,通竅排膿。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細辛、薏苡仁、白芷、天花粉、黃耆、茯苓、甘草組成。細辛辛溫,有發散風寒、通竅利咽之功;薏苡仁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白芷辛香,有祛風解表、散寒通竅之功;天花粉甘寒,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黃耆甘溫,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之功;茯苓甘淡,有健脾利水、滲濕安神之功;甘草甘平,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排膿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通竅排膿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細辛1.5g,薏苡仁9g,白芷3g,天花粉6g,黃耆9g,茯苓9g,甘草3g。 主治:扶正祛邪,通竅排膿。主治:大眥漏症潰後,腫核已消,膚色如常,按壓眥部,或流膿液,或濁水外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