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五補丸

WU MEI WU B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5%
肺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9%
腎經 7%
胃經 7%
三焦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膽經 1%
小腸經 0%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烏梅五補丸,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由烏梅、肉蓯蓉、黃耆、肉桂、生地黃、柴胡、人參、常山、桃仁、升麻、當歸、赤茯苓、甘草、淡豆豉、麝香等15味藥材組成。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改善腎陽虛衰,減緩因腎陽虛衰出現的腰痛、陽痿等症狀。也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治療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等功效。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氣短等症狀,並有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可治療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等症狀。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可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等症。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的功效,可治療感冒頭痛、咳嗽氣喘、肝鬱氣滯、月經不調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的功效,改善因氣虛所致的乏力、氣短、失眠、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瘧疾、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蠕蟲感染、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桃仁: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症狀。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貧血、手腳麻木等症狀,並有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等作用。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祛痰、清熱解鬱、活血化瘀、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水腫、尿少等症狀,並有健脾、祛痰、清熱、活血化瘀等作用。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改善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可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 、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烏梅五補丸,具有補氣益血、溫補腎陽、活血化瘀、健脾益氣、益氣補腎、生津止渴、滋陰清熱等功效,臨牀多用於治療勞累和瘧疾,屢次服藥都無法治癒,經過多年身體虛弱,症狀如同勞疾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熬)2兩,肉蓯蓉(去皺皮,酒浸,切,焙)2兩,黃耆(銼)2兩,桂(去粗皮)2兩,生乾地黃(焙)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常山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升麻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半,豉心1合(炒),麝香(別研)半兩。
上藥除研考外,搗羅為末,入麝香、桃仁合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酒送下。加至30丸。

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五補丸由烏梅、肉蓯蓉、黃耆、肉桂、生地黃、柴胡、人參、常山、桃仁、升麻、當歸、赤茯苓、甘草、淡豆豉、麝香等十四味中藥組成。其中,烏梅、肉蓯蓉、黃耆、肉桂、生地黃、柴胡、人參、常山、桃仁、升麻、當歸、赤茯苓、甘草均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功效;淡豆豉和麝香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梅五補丸是一張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的方劑,但由於其中含有烏梅、肉蓯蓉、黃耆、肉桂、生地黃、柴胡、人參、常山、桃仁、升麻、當歸、赤茯苓、甘草等多種中藥,因此在服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五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烏梅肉(熬)2兩,肉蓯蓉(去皺皮,酒浸,切,焙)2兩,黃耆(銼)2兩,桂(去粗皮)2兩,生乾地黃(焙)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常山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升麻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半,豉心1合(炒),麝香(别研)半兩。 主治:勞瘧,屢服藥不癒,經年羸劣,狀如勞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