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苓通氣散

WU LING TO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6%
肺經 15%
胃經 14%
心經 7%
腎經 6%
膀胱經 5%
三焦經 4%
大腸經 2%
膽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苓通氣散

烏苓通氣散,乃一種中藥方劑,成分包括烏藥、當歸、白芍、香附、陳皮、茯苓、白朮、檳榔、延胡索、澤瀉、木香、甘草,具有理氣、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痛等功效。

  1. 烏藥: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烏藥可以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2.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脾、心、肝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3. 白芍: 性涼、味苦、酸、辛,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4. 香附: 性辛、微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5.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6.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7. 白朮: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8. 檳榔: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9. 延胡索: 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延胡索可以活血行氣、鎮痛、麻醉,治療各種疼痛。亦可疏肝理氣,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其破血消癥的功效可改善經血不調、痛經等症狀。此外,延胡索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療各種疼痛證候。

  10. 澤瀉: 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11.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12. 甘草: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

傳統服藥法


烏藥1錢,當歸1錢,芍藥1錢,香附1錢,糖球陳皮1錢,茯苓5分,白朮(去蘆)5分,檳榔5分,玄胡5分,澤瀉5分,木香3分,甘草3分。惡寒,脈沈細,加吳茱萸。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烏苓通氣散由烏藥、當歸、白芍、香附、陳皮、茯苓、白朮、檳榔、延胡索、澤瀉、木香、甘草等中藥組成。其中,烏藥、香附、陳皮、茯苓、白朮、檳榔、延胡索、澤瀉、木香等中藥具有行氣、消腫、通利下焦的功效,而當歸、白芍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功效。因此,烏苓通氣散具有行氣消腫、通利下焦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一切疝氣,包括疝氣患者患有腳氣、腰腳麻痹、或下部帶腫氣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苓通氣散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坐骨神經痛腳氣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睪丸疼痛腫脹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烏苓通氣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烏藥1錢,當歸1錢,芍藥1錢,香附1錢,糖球1錢,陳皮1錢,茯苓5分,白朮(去蘆)5分,檳榔5分,玄胡5分,澤瀉5分,木香3分,甘草3分。 主治:一切疝氣;疝家患腳氣,腰腳麻痹,或下部帶腫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